聚氯乙烯薄膜对新型土壤熏蒸剂二甲基二硫阻隔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毅
作者: 张毅;曹坳程;焦志伟;郝宝强;唐秀军;方文生;颜冬冬;李园;王秋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二甲基二硫;阻隔性;聚氯乙烯薄膜;温度;湿度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2 年 48 卷 003 期
页码: 7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适合的聚氯乙烯(PVC)薄膜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乙烯(PE)薄膜配合二甲基二硫(DMDS)进行土壤消毒使用,本研究使用薄膜阻隔性测定装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阻隔性模拟及DMDS浓度测定,开展了 7种PVC膜对DMDS阻隔性能的测定试验,并评价了温度、湿度对其阻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PVC薄膜对DMDS的阻隔性均优于PE薄膜,但阻隔性随温度升高显著降低,湿度对其阻隔性无显著影响.增塑剂对PVC薄膜阻隔性能不产生显著影响,但纳米颗粒添加物对PVC薄膜阻隔性能有显著影响,添加糊树脂的高聚合度PVC薄膜阻隔性最好.本研究表明PVC薄膜对DMDS具有很好的阻隔性,在特定环境下可取代PE薄膜的应用,但需田间试验进一步确定其控制DMDS逸散的效果.
分类号: S482.6
- 相关文献
[1]南通地区冬季设施茄果类蔬菜环境调控技术. 李小红,刘水东. 2014
[2]温湿度对拟澳洲赤眼蜂生长发育与生殖力的影响. 顾俊荣,杨代凤,邓金花,董明辉. 2012
[3]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在浅圆仓中的运用. 胡光,万清,李琛,曹毅,高树成. 2000
[4]毕节地区干草调制研究. 许留兴,熊康宁,张锦华,刘成名,池永宽. 2015
[5]温湿度对普通蚕品种吐平面丝成绩的影响. 曾晓英,姜虹,罗朝斌,黄桂辉,周顺珍,肖贵榜. 2009
[6]环境因素对华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 苗辉,冯莉,姚强,黄继光,周利娟. 2016
[7]蕾铃期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施用乙草胺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 崔必波,孙扣忠,吉荣龙,钱兵,王军,李亚芳,耿安红,王春云,王伟义. 2016
[8]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邓春海. 2013
[9]基于蓄热墙和内保温的钢架大棚保温模式研究. 邵和平,张宁宁,桂勇武,衡燕. 2019
[10]不同棚膜对温室内主要环境条件的影响. 陈修德,米庆华,高东升,于婷,李玲. 2010
[11]不同天气条件下黄瓜日光温室温湿度空间分布研究. 王慧,陈梅香,李文勇,孙祥,李明. 2015
[12]白芨花粉活力测定与花粉保存. 黄春球,宋天顺,李明静,赵东,徐忠志,杨少华. 2011
[13]葡萄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标准和调控技术. 王海波,马宝军,王宝亮,程媛媛,刘凤之. 2009
[14]温、湿度对花椰菜蕾期授粉结荚率的影响. 张宝珍,李素文,孙德岭,夏小娣,刘奎彬. 1995
[15]不同温湿度条件对甲螨存活的影响. 张兴亚,郑经鸿,王丽真,王新华,薄新文. 1990
[16]柑桔疮痂病主要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 张志恒,鲍雨林,陈宏义,龚洁强,吴电. 2001
[17]南方日光温室的结构、环境特点及应用效果. 吴炳龙,徐志豪,张成浩,寿伟松,董文其,雷娟利. 2010
[18]温湿度对栗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吴迪,矫秀丽. 2004
[19]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和大气温湿度的影响. 雷金银,金建新,桂林国. 2018
[20]温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李瑞春,李瑞春,李憬霖,徐敏,叶福民,朱鹤,王子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政策扩散量化研究方法述评
作者:梁晓贺;周爱莲;张毅
关键词:政策扩散;量化研究;引用关系;方法述评;内容关联
-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境干湿季4种兰科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分析
作者:何太平;李玥炯;胡学礼;王秋霞
关键词:兰科植物;干热河谷;叶绿素荧光
-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作者:朱文达;颜冬冬;刘晓洪;李林;曹坳程
关键词:棉隆;种植密度;杂草防效;养分;油菜籽产量
-
熏蒸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静怡;王鑫;李园;方文生;曹坳程;颜冬冬;王秋霞
关键词:熏蒸剂;土壤熏蒸;仓储熏蒸;作用机制
-
不同R/FR比值对双断根西瓜嫁接苗生理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芽芽;张帆;石玉;鲍恩财;曹凯;吴雪;张毅
关键词:双断根嫁接;西瓜;红光/远红光;抗氧化系统;光合系统
-
我国土壤消毒机械的研发与应用
作者:曹坳程;王秋霞;颜冬冬;方文生;李园;宋兆欣;张毅;张大琪;靳茜;郝征;赵奇龙;王桢委
关键词:秸秆还田一体机;火焰消毒机;注射消毒机;土壤消毒;土传病害
-
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复配对土传病原微生物的联合毒力评价
作者:刘静怡;王晴;方文生;李园;曹坳程;王秋霞;颜冬冬
关键词:土传病原物;噻唑膦;间甲氧基苯甲酸;农药复配;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