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日丹

作者: 孙日丹;曹铁华;李善龙;冯军;刘海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孕穗期低温;氮素转运;根系氮吸收

期刊名称: 乡村科技

ISSN: 1674-7909

年卷期: 2022 年 13 卷 005 期

页码: 93-96

摘要: 选择早熟长白9和晚熟吉粳81开展盆栽试验,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日均温度18℃的低温处理,持续时间2 d和6 d,以室外温度为对照,研究低温及不同持续天数对成熟期水稻产量和氮素累积量,以及对开花至成熟期氮素转运量和根系氮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降低了水稻产量和氮素累积量,而且低温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持续6 d低温处理下长白9和吉粳81产量分别降低了17.1%和13.2%;低温同时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根系氮素吸收量,但二者对穗氮贡献率变化很小,长白9氮素转运对籽粒氮贡献率平均为75.8%,高于吉粳81;吉粳81根系氮吸收的贡献率更高,平均为31.3%.多个指标降低幅度的品种间差异表明,长白9低温抗性弱于吉粳81.因此,针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氮素吸收利用过程,需要采用不同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地缓解低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高氮肥高效利用水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孕穗期低温对水稻叶片生理、产量的影响及外源褪黑素缓解效应. 单莉莉. 2023

[2]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张志伟,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司纪升. 2012

[3]调整播期提高春玉米对养分和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文洁,张吉旺,袁静超,梁尧,程松,张水梅,任军,刘剑钊,蔡红光. 2021

[4]氮肥减施对夏玉米花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盼盼,朱玉平,黄璐,宇婷,乔江方,李川,张美微,刘京宝. 2020

[5]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王荣焕,陈国平. 2011

[6]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夏来坤,陶洪斌,王璞,许学斌,鲁来清,王润正. 2011

[7]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刘婷婷,张平平,姚金保,封超年,马鸿翔,耿志明,杨丹. 2013

[8]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 2021

[9]低醇溶蛋白转基因大麦氮素转移特征. 陈军,李静雯,王立光,朱天地,陈琛,包奇军,欧巧明. 2023

[10]氮肥运筹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氮代谢的调控效应. 高钰,闫耀廷,赵刚,张文伟,豆丽萍,李可夫,宋展树,高丽. 2023

[11]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内含氮率的差异分析. 陈保锋,孙景梅,栾明宝,张东. 2008

[12]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 高杰,李晓荣,封广才,李青风,彭秋. 2021

[13]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4]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15]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16]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17]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仕翔,黄益宗,罗泽娇,黄永春,保琼莉,王培培,袁彪,李文华. 2016

[18]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余霞,余舜武,李天菲,张余,陈守俊,陈晨,李佳,胡颂平. 2017

[19]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赵跃坤. 2013

[20]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