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色鲍养殖过程中克服“恐冬症”的尝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江勇
作者: 王江勇;陈毕生;郭志勋;冯娟;刘广锋;徐力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色鲍;过冬;病害;预防
期刊名称: 水产科技
ISSN:
年卷期: 2002 年 04 期
页码: 35-36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南方杂色鲍养殖过程中冬季水温较低时所发生的暴发性病害,提出合理化建议及采取防病抗病综合管理措施。
分类号: S944.4
- 相关文献
[1]杂色鲍养殖模式与病害流行趋势. 陈毕生,王江勇,冯娟,郭志勋,余勉余. 2001
[2]人工养殖杂色鲍流行病防治技术. 陈毕生,冯娟,王江勇,刘广锋,徐华森. 2003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加强联合协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徐竹青. 2005
[4]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赵旺,姜敬哲,王江勇,陈韬,刘广锋,王瑞旋,杨蕊. 2013
[5]杂色鲍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彭文,王江勇,丁雪娟. 2010
[6]杂色鲍防御素HdDef1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分析. 姚托,卢洁,叶灵通,陈华生,王江勇. 2019
[7]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药物防治试验. 郑进清,王江勇. 2009
[8]血蓝蛋白在杂色鲍各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张晗,姜敬哲,何健,谷露,王江勇. 2014
[9]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刘广锋,周世宁,徐力文,王瑞旋,王江勇,陈毕生. 2006
[10]鲍疱疹病毒原位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谷莉,郑玉东,张翔,白昌明,刘金兰,辛鲁生,李晨,王崇明. 2022
[11]杂色鲍幼苗大规模死亡与细菌数量的关系. 王江勇,王瑞旋,刘广锋,陈毕生,潘金培,徐华森. 2005
[12]杂色鲍鳃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 李娜,石和荣,李海云,柯浩. 2007
[13]杂色鲍育苗中“掉板症”的药物防治研究. 徐力文,刘广锋,王江勇,王瑞旋,陈毕生. 2004
[14]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王江勇,孙秀秀,王瑞旋,苏友禄. 2010
[15]杂色鲍对底泥悬浮物胁迫的生理响应.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胡朝莹. 2007
[16]杂色鲍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分布调查. 刘广锋,徐力文,黄建荣,王江勇,许丹,陆镜,周世宁. 2005
[17]广东沿海杂色鲍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许新,王江勇,姜敬哲,区又君. 2012
[18]饲用羽毛肽粉氨基酸营养价值研究. 姚清华,颜孙安,宋永康,罗土炎. 2012
[19]杂色鲍足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李娜,石和荣,李海云,柯浩,温山鸿. 2006
[20]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孙秀秀,苏友禄,冯娟,郭志勋,王江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桑沟湾碳酸盐体系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丁怡丹;朱琳;冯娟;隋琪;孙雪梅;赵信国;夏斌;陈碧鹃;曲克明
关键词:桑沟湾;海水养殖;碳酸盐体系;pCO2;FCO2
-
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作者:赵志英;骆大鹏;胡琳琳;刘庆明;肖雨芙;徐力文;蒙爱云
关键词: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
3种地被菊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
作者:乔谦;朱乐;王江勇;王璐;贾曦
关键词:地被菊;低温胁迫;生理指标;叶片解剖结构;耐寒性评价
-
短期投喂石榴皮水提物对花鲈防控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作用
作者:胡建美;马壮;王宝屯;黄伟民;冯娟;苏友禄
关键词:石榴皮;花鲈;杀鱼爱德华氏菌;免疫力
-
拟穴青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作者:范嗣刚;高有根;程长洪;马红玲;刘广鑫;黄小林;郭志勋
关键词:
-
鸢乌贼为蛋白源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研究
作者:赵旺;陈旭;陈明强;黄星美;邓正华;温为庚;王江勇
关键词:鸢乌贼;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生长;饲料系数
-
微塑料对近江牡蛎免疫力的影响
作者:牟红莉;王瑞旋;王俊;林小植;王江勇
关键词:近江牡蛎;微塑料;酶活力;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