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保水剂效果评价及其环境风险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小彬

作者: 王小彬;闫湘;李秀英;孙兆凯;涂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林保水剂;土壤含水量;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环境安全风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117-1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我国“七五”计划旱农科研项目以来,农林保水剂作为抗旱保水产品受到关注。《农林保水剂》(NY 886)农业行业标准2004年颁布,2010、2016和2022年3次修改,但至今缺乏相关配套的田间试验效果评价体系,极大影响其推广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30多年来的相关研发与应用文献分析,针对农林保水剂应用对土壤保水、作物用水、作物产量及其环境影响等效果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1)保水剂适用于改善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对旱作地区作物抗旱保苗、节水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在砂质土壤上。(2)提出农林保水剂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贮水量、作物耗水量、作物产量及其WUE等指标,以适用于农林保水剂产品的田间试验效果评价。(3)根据农林保水剂对作物产量增减不一和增产与收益不统一等现象,提出农林保水剂应用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明确作物适宜的保水剂类型及其施用方式和用量。(4)农林保水剂产品(以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PAA)型材料为主)的环境安全性主要涉及残留单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生物毒性,以及材料的降解性等。市场上部分PAM和PAA相关产品分别存在残留AM和AA单体含量超标风险,超标率约占22%—100%。研究指出生物质类等天然聚合物类材料是农林保水剂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农林保水剂效果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相关部门对于PAM和PAA型农林保水剂产品加强残留单体检测及其残留单体的环境安全阈值的研究,并对产品的生物降解性指标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林保水剂产品的环境安全性提供保障。

分类号: S482.99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孙建好,李隆,张福锁,马忠明. 2007

[2]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3]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4]半干旱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昕,贾志宽,韩清芳,杨保平,聂俊峰. 2009

[5]不同覆盖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谢成俊,王平,陈娟. 2019

[6]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洪兵,刘武仁,罗洋,李瑞平,李伟堂,王浩,郑金玉. 2018

[7]不同土壤含水量与光照对山杏和四翅滨藜光合作用的影响. 马梦茹,王占林,贺康宁,樊光辉,张得芳,白灵娜. 2017

[8]全膜双垄沟不同覆膜时期对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 2012

[9]膜下滴灌灌水控制下设施番茄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韩玉薪,杨福鑫,岳焕芳,黄媛,张钟莉莉,张石锐. 2023

[10]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李娜娜,李志强,黄学芳,郝科栋,梁改梅. 2023

[11]青贮玉米豌豆间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照霞,郭贤仕,马一凡,胡自治. 2005

[12]两种材质灌水器负压供水压力对菠菜水分利用效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边云,杨萍果,龙怀玉,丁亚会,李迪. 2018

[13]地膜覆盖方式与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李书田,刘晓伟,马明生. 2015

[14]不同给水负压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向艳艳,黄运湘,龙怀玉,龙泉,张杨珠. 2019

[15]土壤秸秆注孔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李梦琦,肖辉,张慧,高贤彪,程文娟,董昱辰,张余良,陈坤. 2024

[16]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2004

[17]夏休闲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李尚中,樊廷录,王勇,党翼,王磊,唐小明,赵刚,张建军. 2011

[18]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昊儒,梅旭荣,郝卫平,夏旭,刘琪,李银坤. 2012

[19]黄瓜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李生平,武雪萍,高丽丽,龙怀玉,李景,王碧胜,党建友,裴雪霞. 2017

[20]γ射线引发合成P(AA-co-AM)/FA新型农林保水剂的性能研究. 魏敏,杨平华,严庆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