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冠层光截获与干物质分布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立红

作者: 王立红;张宏芝;李剑峰;王重;高新;时佳;张跃强;樊哲儒;赵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光合有效辐射;光截获;干物质;产量;新疆

期刊名称: 干旱区研究

ISSN: 1001-4675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275-2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干物质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为缩小新疆冬小麦产量差距、提高光能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军户和奇台两个不同试验区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综合管理模式模拟了超高产(SH:≥9000 kg·hm-2)、高产(HH:7500~9000 kg·hm-2)、农户(FP:6000~7500 kg·hm-2)、基础(CK:≤4500 kg·hm-2)4个产量水平。研究4个产量水平下新疆冬小麦开花期上、中、下冠层的光截获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分析其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探究增产途径。结果表明:产量水平高的群体在灌浆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冠层上、中、下层的PAR截获率和PAR截获量均提高,且总体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呈现"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布特征,PAR透射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中层干物质积累量要低于上、下层干物质积累量,且上层干物质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增幅要大于中层和下层,干物质上、中、下层均与PAR截获率呈极显著相关,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0、0.78。可见花后维持较高LAI,提高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是实现小麦增产,缩小产量差的途径。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李艳大,汤亮,张玉屏,朱相成,曹卫星,朱艳. 2010

[2]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 王新其,赵志鹏,李国梁,施圣高,曹伟召,陈小倩,左军,曹黎明. 2017

[3]保水剂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春艳,李茂松,何爽,王秀芬. 2012

[4]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邵千顺,王斐,王克雄,杨琳. 2019

[5]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轲,张利华,吴世明,张仁祖,张会云. 2020

[6]不同灌溉控制指标对冬小麦生长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雷媛,刘战东,张伟强,黄超,段爱旺,娄和,刘祖贵. 2021

[7]豆科绿肥养分累积规律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姚鹏伟,张达斌,王峥,曹群虎,鱼昌为,李婧,曹卫东,高亚军. 2014

[8]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和耗水特性研究. 黄超,刘战东,赵犇,张凯,宁东峰,秦安振,李森. 2019

[9]水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崔月,张宏芝,赵奇,刘建鹤. 2018

[10]早春低温之前喷施外源调控物质对冬小麦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南镇武,刘月兰,孟维伟,王旭清,李洪强,徐杰,王娜. 2020

[11]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毛平平,王丽,张永清,党建友,裴雪霞,武雪萍. 2016

[12]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崔正勇,李新华,裴艳婷,高国强,张凤云,孙明柱,李鹏. 2018

[13]北疆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耐旱性研究. 阿布都瓦斯提·买买提,雷钧杰,张永强. 2019

[14]机采种植模式下无膜栽培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辛明华,辛明华,魏恒玲,杨北方,李小飞,范正义,韩迎春,李亚兵,喻树迅. 2021

[15]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特性研究. 高阳,段爱旺. 2006

[16]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冠结构对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张雯,谢辉,张平,钟海霞,张付春,庄红梅,杨磊,徐叶挺,龚鹏. 2016

[17]基于作物生物量估计的区域冬小麦单产预测. 任建强,刘杏认,陈仲新,周清波,唐华俊. 2009

[18]不同基因型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累积、转运及氮动态变化研究. 刘雪莲,张洋,张文英,翟丙年. 2014

[19]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2016

[20]滴灌量对新冬18号行间产量差异的影响机理分析. 薛丽华,段丽娜,谢小青,陈兴武,雷钧杰,赛力汗,乔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