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硒释放特征及水稻富硒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红琴

作者: 唐红琴;李忠义;韦彩会;黄太庆;董文斌;何铁光;俞月凤;张琬茹;汤海玲;蒙炎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量;水稻;富硒大米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568-5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有效硒的释放特征及水稻植株各部位对硒元素的富集规律,为利用紫云英建立富硒水稻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6个紫云英还田量(13 500、16 500、19 500、21 000、22 500和24 000 kg/hm~2)处理(CT1~CT6),以无紫云英翻压还田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在水稻移栽当天、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及水稻根、茎、叶的全硒含量;收获后测定稻米的全硒含量.[结果]紫云英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态硒释放,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分蘖期达峰值,其中CT1~CT6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437、0.448、0.567、0.604、0.729和0.747 mg/kg,极显著高于CK(P<0.01,下同).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植株的富硒效应也非常明显,试验期间水稻根、茎和叶的全硒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从返青期开始,各还田处理同期内水稻根、茎和叶的硒含量排序均为CT6>CT5>CT4>CT3>CT2>CT1,且均极显著高于C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云英还田量与稻米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2为0.7886);当紫云英还田量增大到22 500 kg/hm~2时,稻米硒含量达GB/T 2499-2008《富硒稻谷》规定的标准.[结论]紫云英翻压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硒释放和水稻植株对硒元素的富集,并大幅提高稻米的硒含量,且还田量越大,对稻米的富硒效果越佳.其中紫云英还田量为22 500 kg/hm~2时,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富硒大米.

分类号: S511%S153.6

  • 相关文献

[1]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刘丽华,李杨,秦猛,崔士泽,翟玲侠,吴印莹,宋佳聪,姚钦,郑桂萍,李红宇. 2023

[2]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 江川,王金英,李书柯,彭雪娟. 2008

[3]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姜超强,沈嘉,祖朝龙. 2015

[4]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谢志坚,徐昌旭,许政良,李水荣,苏全平,秦文婧. 2010

[5]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张玉亭,王守刚,曹卫东. 2011

[6]紫云英-水稻轮作不同肥料配施对生土碳氮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曹凯,斯林林,徐静,张贤,王建红. 2021

[7]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娜,郭熙盛,曹卫东,王允青,唐杉,赵决建,张智,吴立蒙. 2010

[8]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彭春瑞,王美清. 2010

[9]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刘淑军,李冬初,韩天富,黄晶,刘立生,王晓辉,张会民. 2024

[10]延长烤田时间减少紫云英翻压稻田甲烷排放. 王赢,林余涛,杨文斌,王家嘉,左双宝,宋朝辉,周楠楠. 2022

[11]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还田对中稻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昱,何春梅,李清华,王飞,林诚. 2013

[12]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王飞,林诚,林新坚,何春梅,李清华,李昱,黄功标,钟少杰. 2014

[13]水稻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化肥的合理用量试验. 李双来,陈云峰,李四斌,乔艳,胡诚,葛秀文,刘国际. 2009

[14]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英文). 李再明,谢坚,廖育林,杨曾平,鲁艳红,聂军,曹卫东. 2015

[15]稻茬高度影响轮作紫云英生长及还田效应. 周影,王琳,魏启舜,郭成宝,殷宏宝,周学珍. 2021

[16]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氮钾肥运筹方式对单季稻生长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李昱. 2012

[17]紫云英配施化肥对我国水稻产量效应的整合分析. 张成兰,刘春增,李本银,郑春风,张济世,吕玉虎,徐祺豪,曹卫东. 2023

[18]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代道宇,郑万荭,彭浩. 2007

[19]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琴,张丽霞,吕玉虎,潘兹亮,刘春增. 2012

[20]皖南单季稻区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卜容燕,韩上,程文龙,胡润,朱勤,李敏,王慧,唐杉,武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