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不同桃蚜种群的抗药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宫亚军

作者: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康总江;朱亮;郭晓军;刘建华;魏书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桃蚜;抗药性;生物测定;酶活力;击倒抗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1 年 44 卷 21 期

页码: 4385-43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蔬菜主要害虫桃蚜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北京地区6个田间种群和1个室内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用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检测击倒抗性水平,并检测桃蚜体内2种抗性相关酶的活力。【结果】结果表明通州、顺义、大兴、海淀、延庆和门头沟6个田间种群和1个敏感种群桃蚜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延庆和门头沟外,抗性纯合子比例均在90%以上。门头沟、通州和延庆种群的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抗性倍数分别在2.05—4.24和32.03—41.27倍之间。除大兴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分别为3.45和2.82),海淀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外(抗性倍数为2.66),其它种群桃蚜对这2种药剂仍处于较敏感状态(抗性倍数在0.19—1.44)。羧酸酯酶活力与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抗性倍数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与此2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成负相关性。【结论】北京地区不同种群的桃蚜几乎对5种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中应当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避免使用毒死蜱,部分地区可以交替使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虫啉。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两种体色生物型桃蚜对杀虫剂敏感性差异及其与酶活力的关系.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姜春燕,康总江,金桂华,魏书军. 2013

[2]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王泽华,范佳敏,陈金翠,宫亚军,魏书军. 2017

[3]东北地区土壤中高毒力虫生真菌菌株的筛选. 王爽,李新民,刘春来,夏吉星,杨帆,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2015

[4]螺虫乙酯对桃蚜的毒力及持效期. 姜春燕,宫亚军,石宝才,王泽华,康总江,顾耘,朱亮,魏书军. 2013

[5]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及其与酶活力的关系. 王泽华,石宝才,康总江,朱亮,金桂华,魏书军,宫亚军. 2014

[6]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的药剂敏感性.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崔文夏,金桂华,孙艳艳,魏书军. 2014

[7]中国桃蚜防治药剂及抗药性发展. 孙瑞红,姜莉莉,武海斌,宫庆涛,杨铭鑫,张永军. 2020

[8]兰州市桃蚜抗药性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 张新瑞,胡冠芳,张月莲,刘敏艳,郭致杰,魏玉红. 2004

[9]小菜蛾Btk抗性品系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发展的研究. 符伟,唐涛,王培,王勇,尹丽,马明勇,张政兵. 2022

[10]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检测. 赵丽萍,田素芬,田厚军,陈艺欣,魏辉,顾晓军. 2015

[11]48%乐斯本乳油防治桃树蚜虫的效果. 杨辉,张秀云,刘廷良,杨光. 2000

[12]噻虫嗪种薯包衣对马铃薯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昭煜,刘永刚,李佳佳,张海英. 2016

[13]菊杀混剂对桃蚜抗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吴金泉. 1996

[14]植物防御信号物质JA/SA对桃蚜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唾液腺基因C002表达诱导反应. 范佳,赵兴延,刘勇,孙京瑞. 2016

[15]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6]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7]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8]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及其再侵染研究. 张泽华,农向群,高松,王广君,张礼生. 2008

[19]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 2018

[20]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树桃蚜田间防效研究. 高德良,宋化稳,刘钰,庄治国,胡尊纪,庄占兴.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