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杏品种(系)果实品质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海龙

作者: 孙海龙;鲁晓峰;王阳;刘硕;张玉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杏;物性仪分析;质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果树

ISSN: 1000-8047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94-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12个杏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单果重、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破裂力、破裂位移、破裂功、果肉硬度、果肉做功、脆性共17项指标进行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分及排序,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间各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内聚性和破裂位移变异系数较小,其他各指标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其中22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2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代表了17项指标的88.161%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得分以及权重,在4个主成分上的得分靠前的品种(系)分别是15-2-8、国之鲜和山黄杏,综合得分靠前的品种(系)是红玉、15-2-8、鸡蛋杏、沙金红和国之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杏品种(系)可聚为4类,第1类以珍珠油杏为代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黏附性大,单果重小;第2类以金太阳为代表,可滴定酸含量、破裂位移和破裂功高;第3类以早橙为代表,弹性最大;第4类以15-2-8为代表,质地硬脆,咀嚼性好。研究结果为杏果实品质评价和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选育特色、优质杏新品种提供依据。

分类号: S662.2

  • 相关文献

[1]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 武晓红,陈雪峰,景晨娟,赵习平. 2019

[2]新疆杏品种果实鲜食品质主要评价指标的选择. 樊丁宇,廖康,杨波,龚鹏,傅力,史强,杨晓广. 2009

[3]早熟杏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陈雪峰,刘志琨,王端,景晨娟,武晓红. 2022

[4]杏在常见水果中营养价值评价的排序分析. 宋永宏,杨晓华,李静江,李凯,赵雪辉,杜海燕,陈子润,杨萍. 2018

[5]不同杏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宋永宏,杨晓华,李静江,李凯,赵雪辉,杜海燕. 2018

[6]新疆主栽杏品种经济性状主成分分析及优良品种的选择. 赵晓梅,张谦,过利敏,徐麟,刘路,邹淑萍,李文慧. 2010

[7]寒地杏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及优异鲜食资源筛选. 陈蕾,赵慧,刘禹夫,张瀚竹,张艳波,侯佳贤. 2024

[8]杏种质资源外观性状聚类分析. 宋永宏,杨复康,李静江,杨燕君,李华,杨晓华. 2020

[9]寒地李和杏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孙莉莉,牟蕴慧,甄灿福,叶万军. 2017

[10]引种到河北地区的新疆杏果实品质研究. 武晓红,赵习平,张宪成,袁立勇,李立颖,张红霞,崔启志,梁海林. 2016

[11]杏92份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谢佳,郭太君,李锋,张艳波,郑小一,赵晨辉. 2011

[12]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张大海,徐麟,吴燕. 2006

[13]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14]春谷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赵术伟. 2001

[15]红鳍东方纯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陆丽君,李伟业,翟介明. 2012

[16]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陈正武,陈娟,龚雪,张小琴. 2015

[17]斑茅野生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建波,鄢家俊,白史且,张蕴薇,刀志学,李达旭,张昌兵,游明鸿,张玉. 2013

[18]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李育明,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 2007

[19]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20]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黄健,朱勇良,乔中英,黄萌.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