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心对切花菊的腋芽萌发性状及内源GA_3浓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屈连伟

作者: 屈连伟;印东生;苏胜举;潘百涛;赵兴华;杨佳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切花菊;摘心;腋芽萌发性状;内源GA_3浓度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11 年 04 期

页码: 107-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无腋芽型切花菊品种‘深志'摘心处理对其腋芽萌发性状及内源GA_3浓度的影响,探索切花菊腋芽萌发规律。通过电照保证‘深志'进行营养生长,摘心后观察腋芽萌发规律和分期采集叶片样本,进行内源GA_3浓度检测。结果表明:摘心后20 d内,叶片SY1相对应的腋芽首先萌发,叶片SY3相对应的腋芽后萌发,叶片SY5、SY10和SY15相对应的腋芽一直没有萌发。各叶片内源GA_3浓度都有所增加,叶片SY1和SY3的内源GA_3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41.9127和31.7153 ng/g;叶片SY5、SY10和SY15的内源GA_3浓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平均增加11.458 ng/g。叶片SY1和SY3内源GA_3浓度与其相对应的腋芽萌发长度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982~*,r=0.90318~*。

分类号: S682.11

  • 相关文献

[1]辽菊系列切花菊新品种选育研究. 孙文松,侯忠,张晓波,于春雷. 2013

[2]贵阳地区出口切花菊规范化栽培技术. 王文华,熊元,陈传庆,杜忠友,王彪,孔垂继. 2010

[3]出口切花菊关键栽培技术. 孙文松. 2010

[4]预处理对切花菊贮藏中含糖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苏军,孙自然,于梁,周山涛. 1991

[5]切花菊新品种辽菊4号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侯忠,孙文松,鲁玉刚. 2011

[6]切花菊新品种辽菊3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张晓波,于春雷. 2011

[7]多头切花菊新品种'荷襄'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晓波. 2014

[8]切花菊新品种金玉蝶选育与栽培技术. 孙文松,张晓波. 2014

[9]符合出口标准的切花菊关键栽培技术集成. 崔再兴,孙文松. 2010

[10]切花菊冷棚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于春雷,张晓波. 2013

[11]辽宁省出口切花菊生产现状调查. 岳铭鉴,邓湘宁. 2010

[12]不同浓度GA_3对切花菊优香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王伟东. 2012

[13]温室切花菊与蔬菜不同轮作方式的效益分析. 张晓波,叶福民,张文洋,马策. 2020

[14]浙江切花菊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叶琪明,方华平,郭方其,吴超,丁晓瑜,周勤,徐丹彬. 2021

[15]辽宁省切花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彰武县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田海亮. 2020

[16]不同种类切花菊观赏性状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叶福民,马策,侯忠,张晓波,张文洋. 2020

[17]切花菊白锈病综合防控技术. 苏君伟,王伟东,杨迎东,李士良. 2018

[18]几种切花菊的花粉超低温保存. 田敏,杨晓,王继华,顾强键,莫锡君. 2018

[19]无土基质与营养液EC值对切花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九洲,陈洁敏,陈松笔,刘庆华,刘峥. 1999

[20]基于表型和SRAP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冬菊,李世超,吴鹏夫,张晓,李秋香,杨树华,贾瑞冬,葛红.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