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腥黑粉菌胁迫的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与转录组联合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潼

作者: 沈潼;肖越;粟神强;贾玉凤;郭巧玲;刘琦;肖永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矮腥黑穗病;全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联合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4 年 22 卷 009 期

页码: 2793-28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矮腥黑粉菌胁迫下的小麦抗感品种间遗传背景差异,筛选小麦抗矮腥黑穗病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小麦感病品种'伊犁053'和中抗品种'中麦175'为研究对象,在接种矮腥黑粉菌后对籽粒组织进行重测序与转录组测序的联合分析.经过差异InDel分析后,共有69 840个变异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有7 300个基因在小麦发病籽粒组织中有表达,有162个(2.22%)基因呈极显著差异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倍数变化≥1.5倍('中麦175'相对于'伊犁053',有125个上调,37个下调);经过差异SNP分析后,共有98 331个变异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有7 438个基因在小麦发病籽粒组织中有表达,有126个(1.69%)基因呈极显著差异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倍数变化≥1.5倍('中麦175'相对于'伊犁053',有86个上调,40个下调).本研究成功揭示了在矮腥黑穗病胁迫下抗感病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表达信息,为进一步筛选小麦抗矮腥黑穗病候选基因提供参考.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胡麻根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 赵玮,赵利,张建平,齐燕妮,王利民,谢亚萍,李闻娟,党照,袁明璐,张艳萍. 2022

[2]基于联合分析的城镇居民蔬菜流通终端选择偏好研究. 周桂芹. 2019

[3]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不同品种柿叶矿物质含量差异. 余贤美,王洁,高瑞,龚榜初,艾呈祥. 2023

[4]表型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中的应用. 程超华,唐蜻,邓灿辉,戴志刚,许英,杨泽茂,刘婵,吴姗,粟建光. 2020

[5]基于联合分析方法的二倍体马铃薯群体抗旱性评价. 高春燕,秦军红,徐建飞,段绍光,卞春松,金黎平,李广存. 2021

[6]河北省坝上小麦腥黑穗病的鉴定. 梁再群,王树棕,谢云陆. 1985

[7]土壤湿度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周益林,段霞瑜,丁胜利,邱焯. 2006

[8]小麦矮腥黑穗病(TCK)传入中国及其定殖的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段霞瑜,贾文明,陈万权,邱焯. 2007

[9]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研究概述. 马占鸿,周益林. 2003

[10]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DNA多态性分析及其特异性SCAR标记的发掘. 刘建华. 2003

[11]小麦矮腥燃(TCK)传入中国及其定殖的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段霞瑜,贾文明,陈万权,邱焯. 2007

[12]小麦矮腥燃(TCK)传入中国及其定殖的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段霞瑜,贾文明,陈万权,邱焯. 2007

[13]小麦矮腥黑穗病(TCK)在我国的定殖风险分析. 周益林,段霞瑜,丁胜利,邱焯. 2006

[14]基于重测序的籽粒型和鲜食型大豆的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郭丹丹,袁凤杰,郁晓敏. 2019

[15]利用重测序InDel位点开发甜椒隐性核不育分子标记. 孟雅宁,严立斌,田玉,范妍芹. 2019

[16]韩国赤芝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 朱风丽,徐晓兰,陈体强,石林春,缪晓青,兰进. 2019

[17]马早期流产相关功能基因挖掘的研究. 吴海青,刘威,马跃军,苏少锋,萨初拉,付绍印,高文渊,李玉荣. 2021

[18]特早花甘蓝型油菜的开花特征及特早花候选基因鉴定. 余华胜,张冬青,陈佳麒,张尧锋,傅鹰. 2021

[19]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张振宇,赵星棋,王士强. 2020

[20]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株叶型性状遗传基础剖析. 孙平勇,舒服,何强,邓华凤.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