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伟东
作者: 黄伟东;苗雪雪;刘泽民;周昆;阳标仁;李成钢;陶曙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谷;整精米率;碾米加工技术;水分含量;米温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71-74
摘要: 整精米率是评价稻谷等级和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加工技术对稻谷整精米率有很大的影响。以3种长粒型稻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加工过程中原料水分含量、加工稻谷流量和碾米压力等因素对其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谷水分含量为15%时,其整精米率最高;加工时设备压力设置以正常压力下稻谷的整精米率最高;稻谷流量以正常流量的整精米率最高,增加或减小压力和流量,都不利于整精米率的提升。此外碾米级数、流量和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米温的大幅度提升,不利于加工后大米的储存,米温过高整精米率也会下降。因此,长粒型优质稻谷的最优加工工艺是加工前稻谷水分含量为15%,适宜流量为正常流量,适宜碾米压力为正常压力,此加工工艺下获得的整精米率最高。
分类号: TS210.4
- 相关文献
[1]环境条件与遗传因子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汪莲爱. 2006
[2]关于江西粮食增值转化的思考. 张巴克,丁建,周军,黄荣华,曾小军,付英. 2007
[3]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李耘,赵甘林,左永树,张长伟. 2003
[4]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作用因子及改良研究. 李耘,左永树,张长伟,赵甘霖. 2004
[5]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分析. 张利华,王建军,王林友,张礼霞,金庆生,石春海. 2006
[6]肥料运筹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 青先国,罗先富,陶曙华. 2004
[7]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泸香615裂纹米形成的影响.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0
[8]利用AMMI模型分析我国杂交籼稻整精米率. 卢林,朱智伟,段彬伍. 2012
[9]优质节水抗旱稻'沪旱1517'的选育与应用. 王飞名,刘毅,孔德艳,刘国兰,余新桥,毕俊国,罗利军,张安宁. 2022
[10]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与籽粒及穗部性状的关系研究.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0
[11]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 2012
[12]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 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2004
[13]优质节水抗旱稻‘沪旱1517’的选育与应用. 王飞名,刘毅,孔德艳,刘国兰,余新桥,毕俊国,罗利军,张安宁. 2022
[14]影响宁夏优质稻谷生产的关键品质因子分析. 马静,陈丽,杨生龙,张振海,安永平,张娇,刘桢,孙建昌,刘炜. 2022
[15]黑龙江省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子粒灌浆特性. 薛菁芳,陈书强,杜晓东,潘国君,王玉成. 2014
[16]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2024
[17]水稻品种(系)主要性状和环境因素与整精米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华,殷延勃,王昕. 2003
[18]不同温度条件下优质食用稻籽粒灌浆特性与整精米率的关系. 傅黎明,刘云开,邹永霞,李瑞蓉. 2006
[19]我国稻米整精米率特点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卢林,朱智伟,段彬伍,徐霞,于永红. 2012
[20]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邹禹,钱宝云,占新春,郑乐娅,梅德勇,张培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第三次湖南省水稻普查收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作者:宋根才;段永红;杨天铭;邓晶;余亚莹;阳标仁;黄凤林
关键词:湖南;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优异种质
-
昆虫病原线虫优势品系筛选及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
作者:刘洋;张玉烛;许隽;鲁湘;苗雪雪;段德勇;肖阳;盘毅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筛选;防治效果
-
优质杂交晚稻组合玖两优1208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刘岸;周昆;黄伟东;余敏;黄雄;李再强;刘致勇;罗正良;刘泽民
关键词:杂交晚稻;玖两优1208;高产;制种技术
-
贮藏期影响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刘烨;周政;胡文彬;刘腾飞;周昆;张家清;赵正洪
关键词:种子;贮藏;种子寿命;分子机理
-
同等控温下头季稻和再生季稻稻米品质差异分析
作者:旷娜;苗雪雪;邹丹;梁玉刚;唐启源;方宝华
关键词:再生稻;控温;稻米品质
-
不同水稻品种"直播/移栽-再生"生长特性、产量与品质研究
作者:周昆;刘祥杰;曾建新;罗正良;宋思铭;清毅;孙启航;邵德意;尹合兴
关键词:水稻;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品质
-
特种稻品种S1035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阳标仁;黄凤林;郑瑞丰;张家清;杨天铭;刘欢欢;王金隆;王子平
关键词:特种稻;红米;S1035;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