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促生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磊

作者: 张磊;袁梅;孙建光;樊明寿;高淼;郑红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内生固氮菌;促生特性;多功能菌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139-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内生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促生菌,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能更好的发挥促生功能,促生机制包括固氮、解磷、产植物生长素、产ACC脱氨酶、产铁载体及拮抗病害等。本文从连作3年马铃薯根筛选获得8株内生固氮菌,其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3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和泛菌属(Pantoea)2株。促生特性研究发现: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4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16.206nmol C2H4/(mg蛋白质·h)],与圆褐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antoea spp.GWR2、GWR3具有极高的产IAA能力,分别为186.07、162.21μg/m L,GWR2兼具产ACC脱氨酶活性[3.74μmol/(mg蛋白质·h)],GWR3兼具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5可以拮抗尖孢镰刀菌MLSOF(Fusarium 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MLS-QB(Fusarium solani),兼具溶解有机磷和产IAA能力;Bacillus spp.GWR7、GWR8兼具固氮和产IAA能力。盆栽试验显示,分别接种Pantoea sp.GWR3,Brevibacterium spp.GWR4、GWR5和Bacillus spp.GWR7、GWR8后小白菜鲜重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处理。可见,这5株菌兼具多种促生特性且对小白菜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分类号: S532`S182

  • 相关文献

[1]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尹坤,阳洁,顾文杰,袁涛,谭志远. 2015

[2]水稻内生固氮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 DX35的筛选及其促生特性. 王秀呈,曹艳花,唐雪,马晓彤,高菊生,张晓霞. 2014

[3]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与促生特性. 李艳星,郭平毅,孙建光. 2017

[4]水稻内生固氮菌HerbaspirillumseropedicaeDX35的筛选及其促生特性. 王秀呈,曹艳花,唐雪,马晓彤,高菊生,张晓霞. 2014

[5]固氮菌株XD20对不同甘蔗品种的促生效应. 毛莲英,黄婵,祝开,杨丽涛,李杨瑞,邢永秀. 2019

[6]菠菜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王泽,徐齐,袁梅,张磊,高淼,孙建光. 2015

[7]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DD3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幼苗的促生效果. 张梦琦,陈云云,张熙,邓辉,孙建光,高淼,卜宁. 2017

[8]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Gnyt1的特性研究及分类地位的确定. 李建宏,李雪萍,李昌宁,韩冰,徐万里,姚拓. 2019

[9]西瓜枯萎病内生拮抗细菌YGRE24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赵烨,杨恩东,牛晓伟,孙乐妮,曹媛媛,唐欣昀. 2013

[10]2株有效抑制剑麻斑马纹病菌的生防细菌鉴定. 侯会霞,郑肖兰,易克贤,习金根,李慧,吴伟怀,陈河龙. 2024

[11]骆驼刺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功能特性. 木尼热·木塔力甫,叶艺洁,张芯语,艾尼江·尔斯满,张志东,王伟,楚敏. 2024

[12]1株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功能特性及培养条件. 韦鑫,韦兴迪,曾庆飞,李亚娇,丁磊磊,王小利. 2024

[1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土壤中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王玉苗,付建红,秦新政,王俊,阮文伟,崔凤真,聂慧林. 2023

[14]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分离及促生特性研究. 韦鑫,韦兴迪,李亚娇,王小利,张礼维. 2024

[15]甘蔗内生固氮的研究进展. 梁朝旭. 2006

[16]甘蔗内生固氮菌Klebsiella variicola DX120E nif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 牛俊奇,魏春燕,邢永秀,杨丽涛. 2014

[17]巨菌草一株内生固氮菌的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叶文雨,谢序泽,杨林青,邱学鸿,牛晓庆,胡红莉,余文英,鲁国东. 2018

[18]荒漠灌木内生固氮菌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季华,潘存德,周俊,罗明,王卫霞,罗达. 2011

[19]我国的氮素管理如何走出困境?高活性固氮微生物肥料为我们带来希望!. 梁鸣早,李书田,孙建光. 2020

[20]内生固氮菌对甘蔗伸长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梁俊,韦莉萍,罗霆,邢永秀,李杨瑞,杨丽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