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景美

作者: 唐景美;史国英;周子义;罗培四;赵静;周彩霞;丁家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荔枝;暹罗炭疽菌;炭疽病;广西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37 卷 010 期

页码: 2201-2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广西番荔枝(Annona atemoya)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田间科学防治番荔枝炭疽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番荔枝炭疽病病果样本进行分离,使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ITS、GAPDH、CAL、ACT、CHS-1和TUB2序列构建串联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多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从广西番荔枝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病原菌5株,所有菌株形态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FLZGB3和FLZ5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FLZGB3和FLZ5菌株与暹罗炭疽菌聚类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特征,将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对FLZGB3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最佳菌丝生长温度为28.0℃,最佳pH为8,最佳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查彼(Czapek)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膏;对FLZGB3菌株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为100.00%和97.16%。【结论】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咪鲜胺和多菌灵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生长,可在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防治上推广使用。

分类号: S436.67

  • 相关文献

[1]应用二次PCR检测草莓炭疽病菌. 唐冬兰,蒋立奔,唐泉,宋芹芹,曹荣祥. 2023

[2]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叶云峰,杜婵娟,杨迪,赵廷昌,刘思情,付岗. 2022

[3]几种番荔枝属果树的酯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陆敏泉,王家保,初众,赵家桔. 2009

[4]AP番荔枝在广西崇左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郑树芳,陈海生,谭秋锦,周春衡,潘贞珍,宋海云,樊灵丹,方仁,韦媛荣,许鹏. 2024

[5]修剪和光照处理对番荔枝成花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莫亿伟,刘锴栋,宋虎卫,邓旭,陈晶晶. 2015

[6]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番荔枝挥发性成分比较. 杨涛华,张晴雯,龚霄,李积华,周伟. 2021

[7]不同修剪方式对番荔枝生产的影响初报. 何书强,黄建峰,杨子琴. 2022

[8]8个番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方仁,安振宇,黄伟雄,白先进,尧金燕,龙兴,周双云,张继. 2020

[9]壳聚糖涂膜对番荔枝冷藏期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弓德强,张秀梅,谢江辉,李伟才,陈佳瑛. 2006

[10]番荔枝育苗技术. 陈业光,何舒. 2008

[11]福建省番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刘友接,刘荣章. 2018

[12]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多糖代谢与果实软化和采后裂果的关系. 李伟明,陈晶晶,段雅婕,胡会刚,庞振才,胡玉林. 2018

[13]番荔枝种子催芽试验. 孔方南,李文砚,赵静,邓旭,黄丽君,周婧,韦优. 2018

[14]阿蒂莫耶番荔枝促花及产期调节技术初探. 李锦湖,谢细东,梁武元. 2001

[15]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水果——番荔枝. 张东华,普燕萍,张健,汪庆平. 2000

[16]‘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期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分析. 乔飞,江雪飞,徐子健,丛汉卿,党志国,陈业渊. 2016

[17]番荔枝AsCO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陈晶晶,刘楷栋,谢江辉. 2014

[18]中国番荔枝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发展建议. 孟富宣,段元杰,杨玉皎,刘海刚,方海东. 2017

[19]番荔枝品种A.P.引种栽培及其发展前景. 阮经宙,李文信,刘业强,苏伟强. 2004

[20]番荔枝DNA的提取和AFLP体系的建立. 赵志常,胡桂兵,刘运春,欧阳若,罗石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