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栗属植物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阳
作者: 杨阳;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栗属植物;起源;演化;分类;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25-28
摘要: 栗属植物起源于中国,我国境内有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3个种,在世界栗属植物种质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起源、演化、分类和保存4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栗属植物种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提出一方面增加取样地点和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多国合作、多方法联合鉴定的方式,是澄清栗属植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方向。
分类号: Q949
- 相关文献
[1]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超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李秀根,杨健. 2002
[2]李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廖汝玉,任丽花,曾志芳,尹兰香. 2016
[3]基于SRAP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与起源演化分析. 刘中华,林志坚,李华伟,许泳清,李国良,邱永祥,邱思鑫,汤浩. 2018
[4]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演化研究. 袁楠楠,魏鑫,薛达元,杨庆文. 2013
[5]SRAP和ISSR及两种方法结合在分析黄麻属起源与演化上的比较. 陶爱芬,祁建民,粟建光,李爱青,李木兰,方平平,林荔辉,徐建堂,吴建梅,林培清. 2011
[6]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李秀根,杨健. 2002
[7]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中、外高粱遗传变异水平比较(英文). 张晗,王建成,王东建,姚凤霞,许金芳,宋国安,管延安,李汝玉. 2011
[8]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盛鸥,林美富,何维弟,窦同心,李耀耀,刘灿灿,邓贵明,曾少华,易干军. 2024
[9]从酯酶同工酶看亚洲稻的地理起源及亚种演化. 张尧忠,程侃声,贺庆瑞. 1989
[10]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的探讨. 易华山,常惠芸,胡永浩,马鲜平. 2006
[11]大白菜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进展. 徐文玲,何启伟,王翠花,牟晋华. 2009
[12]脐橙品系(种)的起源与演化. 王武,尹旭敏,李勋兰,洪林,杨海建,杨蕾,韩国辉,魏召新. 2021
[13]薹菜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和分类的探讨. 宋廷宇,吴春燕,宋述尧,何启伟,徐苑芳. 2010
[14]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王平盛,虞富莲. 2002
[15]农用地利用效益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殷子妍,陈文焘,刘玉,姚兰. 2024
[16]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回顾及新进展. 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 2004
[17]花生属植物起源、分类及花生栽培种祖先研究进展. 蒋菁,钟瑞春,李忠,冯斗,唐荣华. 2009
[18]我国苹果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进展. 王昆,刘凤之,高源,龚欣,刘立军,王大江. 2013
[19]香椿起源和分类地位的研究. 陆长旬,张德纯,王德槟. 2001
[20]甘蔗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黄玉新,张保青,周珊,高轶静,杨翠芳,张革民,陆衫羽,段维兴.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10份板栗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作者:张馨方;郭燕;张树航;李颖;刘金雨;范丽颖;王广鹏
关键词:板栗;坚果表型;多样性;综合评价
-
1982~2022年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作者:吴士文;李成龙;张战平;王来刚;郭燕;郝仕龙;张叶晨;李秀萍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地理探测器;驱动因子
-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作者:郭燕;贺佳;位盼盼;曾凯;史舟;叶粟;杨秀忠;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株高;数字表面模型(DSM);迁移能力
-
橡胶林下虎乳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程汉亭;严廷良;徐林;丁野;步连燕;杨阳;李勤奋
关键词:橡胶园;虎乳灵芝;栽培技术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研究
作者:陈自立;林卫;贺佳;王来刚;郑国清;彭一龙;焦家东;郭燕
关键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农作物病害;识别
-
燕山板栗品种资源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作者:张馨方;张树航;李颖;郭燕;刘金雨;范丽颖;王广鹏
关键词:板栗;坚果表型;经济性状;评价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杨阳;王鸿;张雪冰;张帆;郝兰兰
关键词:连作;微生物;CiteSpace;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