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杰

作者: 袁杰;王奉斌;布哈丽且木;张燕红;文孝荣;瞿毅;梁乃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空间诱变;农艺经济性状;简单和偏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2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67-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06年选用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经多年南繁北育,对筛选出的10个高代突变品系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突变品系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XD11-6产量最高,比新稻11号(CK)增产8.52%。与对照相比,供试突变品系植株偏高,穗长变短,千粒质量偏高,精米率提高,生育期提前。简单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5对和2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植株高度与穗长和千粒质量关系密切,而千粒质量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表明空间诱变可望在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精米率及生育期等方面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生物有机硒对水稻农艺经济性状及硒吸收分配的影响. 郑威,万晟杰,龙小玲,蔡端午,刘金龙. 2018

[2]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敏,魏力军,骆荣挺,张铭铣,孙野青,徐建龙. 2004

[3]应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 周汉钦,何昆明,潘大建,范芝兰,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 2003

[4]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朱小源,陈志强. 2005

[5]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徐建龙. 2000

[6]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对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初报. 周汉钦,陈建酉,翁志强. 2008

[7]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的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性遗传分析. 肖武名,孙大元,张景欣,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2

[8]水稻恢复系R225和保持系特B空间诱变效应探讨. 唐清杰,林尤珍,严小微,韩义胜,孟卫东. 2013

[9]空间诱变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孙大元,张景欣,陈冠州,王慧,朱小源,陈志强,杨祁云. 2017

[10]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进展. 肖武名,杨祁云,陈志强,林佩珍,王慧. 2005

[11]水稻空间诱变恢复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 2001

[12]利用航天诱变技术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研究. 布哈丽且木,王奉斌,蔡栋,袁杰,张燕红,赵志强,朱小霞,文孝荣. 2014

[13]空间诱变水稻大粒型突变体的遗传育种研究. 徐建龙,王俊敏,骆荣挺,张铭铣,蒋兴村,李金国. 2002

[14]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 王俊敏,徐建龙,魏力军,孙野青,骆荣挺,张铭铣,鲍根良. 2006

[15]水稻空间诱变品系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黎毛毛,张冬仙,吴小燕. 2000

[16]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李东芳,倪丕冲,沈桂芳. 2004

[17]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曾列先,刘永柱,郭涛,朱小源,陈志强. 2010

[18]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李永辉,柳武革,金素娟,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黄德娟,朱满山. 2006

[19]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稻瘟病抗性变异. 王慧,陈志强,杨祁云,李力,洪彦彬,张建国,朱小源,林佩珍. 2004

[20]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郑家团,谢华安,王乌齐,张建福,张水金,黄庭旭,杨东,马宏敏.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