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鞘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慧娟

作者: 刘慧娟;饶玉春;杨窑龙;冷语佳;黄李超;张光恒;胡江;郭龙彪;高振宇;朱丽;董国军;刘坚;颜美仙;钱前;曾大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加倍单倍体(DH);数量性状位点(QTL);叶鞘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1 年 09 卷 03 期

页码: 278-28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l号)的Fl代花药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抽穗期的叶鞘长、叶鞘重、叶鞘厚等性状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鞘长度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鞘长与叶鞘厚及叶鞘干重间大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与叶鞘有关的QTL,分布于水稻第1、第4、第6、第8、第10和第11染色体上,其LOD值介于2.58~4.81,贡献率在7.5%~35.3%之间。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上RM548-RM6997区间是个主效QTL座位,同时调控水稻叶鞘长、干重及叶鞘厚。进一步比较了叶鞘相关性状和业已检测到的部分产量相关性状QTL表明,叶鞘的光合功能或物质运输可能与水稻的产量形成密切相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灌浆期不同阶段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阿加拉铁,曾龙军,薛大伟,胡江,曾大力,高振宇,郭龙彪,李仕贵,钱前. 2008

[2]养分胁迫对威优916生育后期叶鞘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分析. 谢金水,邵彩虹,唐秀英,刘光,石庆华. 2011

[3]花期低温对水稻叶鞘生理及结实率的影响. 项洪涛,梁晓艳,郑殿峰,李琬,王彤彤,王畅,王立志,李冰,齐德强. 2019

[4]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林静,陈涛,朱文银,王才林. 2010

[5]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荆彦辉,付永彩,孙传清,张培江,徐正进,陈温福,王象坤. 2004

[6]水稻粒型与粒质量的QTL分析. 谢婷婷,张令蠧,郭伟伟,赵金凤,李学勇,张文会. 2016

[7]利用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水稻产量性状QTL. 张俊巍,项超,张晶,任洁,刘周,王超,曲丽君,石英尧. 2014

[8]水稻柱头外露率及柱头颜色的QTL分析. 张洪瑞,朱其松,李广贤,周学标,袁守江. 2018

[9]大粒型水稻材料千粒质量的QTL检测. 汪欲鹏,武志峰,欧阳鸿飞,王智权,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吴自明. 2017

[10]优质多抗高产韭菜新品种-CC韭. 石凤信. 1999

[1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萧浪涛,罗孝和,李合松,吴成春,康朵兰,史齐. 2007

[12]冬小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物质含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耿伟,薛绪掌,王志敏. 2006

[13]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研究. 金文雨,张玉烛,魏中伟. 2021

[14]海南香蕉根颈象甲产卵选择性研究. 卢辉,王明军,钟义海,卢芙萍,徐雪莲,陈青. 2011

[15]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叶鞘与茎培养形成植株. 张建军,张智奇. 1988

[16]甘蔗成熟期叶鞘纤维素酶活性对自然脱落的影响. 樊仙,刘少春,高欣欣,刀静梅,邓军. 2013

[17]高产水稻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 张旭,黄秋妹,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8]牙鲆身体纵轴生长相关性状QTL定位. 刘奕,王桂兴,周丹,陈晓婷,刘永新,刘海金. 2013

[19]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构建及一致性QTL区域内候选基因发掘. 方永丰,李永生,白江平,慕平,孟亚雄,张金林,王汉宁,尚勋武. 2012

[20]利用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穗部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 周玲,张体付,梁帅强,陆海燕,吕远大.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