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不同农作监测点氮磷湿沉降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宏
作者: 王宏;姚莉;张奇;林超文;刘海涛;陈红琳;翟丽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川盆地;湿沉降;氮;磷;沉降通量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399-4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气氮、磷湿沉降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是到目前为止四川盆地湿沉降同时监测氮、磷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为了探明四川盆地氮、磷湿沉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根据种植模式和地形设置了5个采样点:平原区的眉山和广汉,丘陵区的资阳、仓山和犍为,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集降雨样品,估算氮、磷湿沉降浓度以及沉降量.结果表明,在空间上,2019年和2020年总氮湿沉降年平均浓度最大的监测点分别为犍为和眉山,分别为6.19 mg·L-1和5.18 mg·L-1;总磷年平均浓度最大的为广汉监测点,为0.31 mg·L-1.在时间上,5个监测点湿沉降中的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总磷在1—4月沉降时浓度比较大,沉降浓度与降雨量呈反比.2019年和2020年湿沉降中总氮年输入最多的监测点分别为仓山和犍为,分别为28.39 kg·hm-2和30.72 kg·hm-2,而且输入形式主要为硝态氮;2019年和2020年总磷湿沉降年沉降量最大的监测点都为广汉,沉降量分别为1.56 kg·hm-2和1.33 kg·hm-2,沉降形式都为可溶性总磷.此外,湿沉降中总氮输入主要发生在5—9月,占全年总氮沉降量的比例为67.80%~96.24%;总磷沉降量主要发生在6—8月,占全年的比例为44.45%~79.07%.总体而言,5个监测点氮、磷沉降浓度都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特别是眉山、仓山和犍为监测点存在较大的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因此氮、磷湿沉降对四川盆地水环境的影响应格外引起关注.
分类号: X51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2015
[2]四川盆地小麦氮营养的快速诊断及其应用. 罗秦,刘学军,张福锁. 1998
[3]放牧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贾婷婷,袁晓霞,赵洪,杨玉婷,罗开嘉,郭正刚. 2013
[4]马铃薯“3414”施肥的效果. 张熙,石金芝,石乔龙. 2009
[5]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志雄,冯勇,胡达古拉,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孙峰成. 2009
[6]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猪场废水对无机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初探.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6
[7]氮磷钾对杂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张学友,金丽华,陈柏森,韩娟,冒宇翔. 2003
[8]内蒙古自治区黄灌区啤酒大麦蒙啤麦一号氮、磷、钾肥料及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杨文跃,包海柱. 2009
[9]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彭昀月,彭慧元,韩文轩. 2017
[10]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何天久,李其义,吴巧玉,吕树明,雷尊国,夏锦慧. 2014
[11]早熟黄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彭志良,赵泽英,王海,李裕荣,李莉婕,胡明文. 2007
[12]氮磷钾配施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陈林,朱青,陈正刚,李剑. 2009
[13]夏秋反季节莴苣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探. 刘毅,李桂莲,文林宏,王天文,钱晓刚. 2006
[14]马铃薯“大西洋”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夏锦慧. 2009
[15]夏秋反季节花椰菜营养吸收规律探讨. 邓禄军,王天文,李桂莲,文林宏,钱晓刚. 2006
[16]施磷量对旱地小麦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王荣辉,王朝辉,李生秀,王西娜,李华. 2011
[17]不同的氮磷和密度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崔洪秋,祁倩倩,鲁巍,罗奥,姜玉美,张玉先. 2010
[18]白花前胡不同生育期植株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赵欢,李剑,魏善元,杨仁德,杜慕云,陈旭. 2016
[19]花溪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赵明镜,陈丹萍,尹华,李剑,范成武. 2007
[20]贵州茶园土壤氮、磷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控. 胡伊然,周雪,莫雪,刘慧龙,易维洁,张钦.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37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郭赛赛;聂智星;傅鸿妃;王同林;邵志勇;王宏;郑积荣
关键词:辣椒;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江苏省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及问题、对策分析
作者:陈雅玲;李静;张奇;郭乾坤;郁洁
关键词:江苏省;蔬菜地;耕地质量;对策措施
-
眉山市东坡区耕地土壤近10年pH及养分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姚莉;邓春秀;张奇;王宏;蔡恺;吴月颖;李源洪;刘忠友;林超文
关键词:土壤养分;pH;空间变异;影响因素
-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
作者:姚莉;邓春秀;唐彪;王宏;吴月颖;张奇;李源洪;刘忠友;卢昌艾;林超文
关键词:晚熟柑橘;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适宜性评价
-
碳源投入对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者:上官龙生;王婷;梁晨;张晴雯;展晓莹;陈红琳;陈尚洪;刘定辉
关键词:有机碳源;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作物产量
-
干旱胁迫下杜梨叶片差异表达mRNA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王金星;王中华;杨青松;阚佳亮;王宏;李晓刚
关键词:杜梨;干旱胁迫;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自然降雨下紫色土坡耕地碳源添加对碳迁移及固碳的影响机制
作者:刘兵;刘煜;郝卓;展晓莹;张晴雯;杨洋;陈红琳;陈尚洪;刘定辉
关键词:自然降雨;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碳迁移;有机碳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