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问锦曾
作者: 王音;雷仲仁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00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33-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继续前文 (见本刊 2 0 0 0第 2期 )再介绍 7种寄生蜂 ,其中包括 3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所用名词术语主要参考《中国经济昆虫志第 34册小蜂总科 (一 )》[1] 。1 厚脉姬小蜂DiglyphuspachyneurusGraham中国新记录[2 ]1 1 形态特征雌蜂 体长约 1 7mm ,绿黑色 ,有光泽。触角全部暗褐色 ,索节 2节 ,第 1索节长不到宽的 2倍 ,棒节 3节较粗 ,第 1棒节常横形 (图 1a)。小盾板近圆形 ,较亮 ,上有 1对侧纵沟。前翅长约为宽的 2 5倍 ,透明斑宽 ,延伸至缘脉下方。后缘脉长与痣脉相近。足基节与腿节暗色 ,胫节淡色 ,仅后足胫节基部有时暗色。雄蜂 触角较短小 (图 1b) ,前、后翅缘脉均显著粗厚 (图 1c) ,余同雌蜂。图 1 厚脉姬小蜂a 雌蜂触角 b 雄蜂触角 c 雄蜂前翅 ,示透明斑及厚脉 (仿Graham 196 3)1 2 寄主与分布寄主为南美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 ,已知分布北京 (海淀 ) ,欧洲也有报道。2 宽脉姬小蜂DiglyphuscrassinervisErdos中国新记录[2 ]2 1 形态特征雌蜂 体长约 1 8mm ,绿黑色 ,有光泽。触角全部暗褐色 ,索节 2节 ,第 1索节长约为宽的 2倍 ,棒节3节 ,较粗 ,第 1棒节近方形 (图 2a)。小盾板与前翅特征似前种 ,但后缘脉稍长于痣脉。足主要暗色 ,仅腿节端部、胫节两端及后足跗节前 3节淡色。雄蜂 体长 1 2 6~ 1 6mm ,触角细长 ,近丝状(图 2b)。前后翅缘脉均显著加宽 ,翅痣肿大。图 2 宽脉姬小蜂a 雌蜂触角 b 雄蜂触角2 2 寄主与分布为南美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外寄生蜂 ,已知分布北京 (海淀 ) ,欧洲也有报道。本种和厚脉姬小蜂与粗脉姬小蜂 (见本刊 1999年第 4期 )特征相似 ,但后者触角柄节基半部淡色 ,前翅后缘脉短于痣脉。足胫节色泽不同。3 白柄姬小蜂DiglyphusalbicapusErdos[3]3 1 形态特征雌蜂 体长约 1 4mm ,暗绿色 ,有光泽。触角(除柄节外 )长约与头宽相近 ,柄节全白色 ,其余各节带黑色。第 1索节近方形或略长。小盾板横形 ,具1对侧纵沟 (图 3a) ,足除基节及后足腿节基部 2 /3暗色外均淡黄白色。翅透明 ,脉淡黄 ,翅长约为宽的2倍 ,后缘脉长与痣脉相近。雄蜂 与雌蜂不同点是 :触角较细长 ,腹近基部有 1黄白色大斑 (图 3b)。3 2 寄主美洲斑潜蝇、豌豆彩潜蝇。3 3 分布北京 (海淀 )、山东 (青州 )、江西 (南昌 ) ,日本、欧洲。4 橙栉姬小蜂Hemiptarsenuszilahi sebessiErdos中国新记录[4 ]4 1 形态特征雌蜂 体长 1 7~ 2 0mm ,黑绿色 ,有光泽。头顶、下颜、前胸、胸腹侧片及腹部两侧有橙色斑块 ,中胸暗橙色。触角丝状 ,黑褐色 ,柄节略超过中单眼。梗节短小 ,索节 4节 ,长圆筒状 ,棒节 3节 (图 4a)。小盾板呈皮纹状 ,并胸腹节较短 ,光滑 ,无明显中脊及侧褶。前翅透明 ,前缘室极狭 ,足淡黄色 ,仅跗节较暗。雄蜂 体长 1 3~ 1 6mm ,触角索节具 3个分支 (图 4b) ,余似雌蜂。4 2 寄主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 ,本种为外寄生蜂。4 3 分布北京 (海淀 )、山东 (青州 ) ,欧洲、中东。5 暗栉姬小蜂Hemiptarsenusunguicellis (Zetterst edt) [4 ]5 1 形态特征雌蜂体长约 2mm ,头胸部蓝黑色 ,有光泽 ,触角丝状 ,柄节淡黄褐色 ,其余各节暗褐色。小盾板及并胸腹节均具粗密刻点 ,并胸腹节具明显中脊及侧褶。足淡黄色 ,腹柄两侧具尖齿 ,腹基部中央及两侧呈暗棕色。雄蜂体长约 1 5mm ,触角索节具 3分支。本种体形色泽常因寄主及温、湿度不同略有变异。5 2 寄主与分布寄主为南美斑潜蝇 ,为外寄生蜂。已知分布北京(海淀 )、江西 (南昌 ) ,蒙古、日本、欧洲、北非、加拿大。6 加藤姬小蜂Pnigaliokatonis (Ishii) [3]6 1 形态特征雌蜂 体长约 1 8mm ,头胸部绿黑色有光泽 ,触角暗褐色 ,柄节较淡 ,索节 4节均长形 ,棒节 2节 ,中胸着生不规则白色长毛 ,并胸腹节具中脊、侧褶及横脊 ,胝部亦着生多数白色长毛 (图 5) ,足黄棕色 ,翅狭长 ,后缘脉长约为痣脉的 1 5倍。腹基部有一黄褐色斑块。图 3 白柄姬小蜂a 小盾板 b 雄蜂腹部 ,示黄白色大斑图 4 橙栉姬小蜂a 雌蜂触角 b 雄蜂触角 (仿Erdos 195 1)图 5 加藤姬小蜂并胸腹节图 6 潜蝇啮小蜂a 雄蜂触角 b 前翅雄蜂 触角索节具 3个分支 ,其余特征似雌蜂。6 2 寄主及分布寄主为南美斑潜蝇 ,为外寄生蜂。已知分布北京 (海淀 )、江西 (南昌 ) ,日本。7 潜蝇啮小蜂Tetrastichussp .A[1]7 1 形态特征雄蜂 体长 1~ 1 4mm ,头大部分黄白色 ,触角褐灰色 ,长达头宽的 1 5倍 ,柄节腹面黄白色 ,背面灰黑色 ,索节 4节 ,各具轮生长鬃 (图 6a)。中胸蓝黑色有光泽 ,具细皮纹。盾纵沟完全 ,小盾板横形 ,具 1对侧纵沟 ;并胸腹节具细刻纹和弱而明显的中脊。前翅长约为宽的 2倍 ,亚缘脉至缘脉处折断状 ,亚缘脉上具 2~ 3根鬃 ,后缘脉痕迹状 (图 6b)。足黄白色 ,腹近基部黄白色。7 2 寄主及分布寄主为美洲斑潜蝇、豌豆彩潜蝇。已知分布于北京(海淀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五)厚脉姬小蜂、宽脉姬小蜂等七种@问锦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王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雷仲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1] 廖定熹 ,李学骝 ,庞雄飞 ,等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 34册膜翅目小蜂总科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2 ] GrahamMWRdeV .AdditionandcorrectionstotheBritishlistofEulophidae (HYM .,Chalcidoidea)withdescriptionsofsomenewspecies[J].TransSocBrEnt,196 3,15 :176 - 2 0 3 [3] KamijoK .Chalcidoid parasites (Hymenoptera)ofA gromyzidaeinJapan ,withdescriptionofanewspecies[J] Kontyo ,1978,46 (5 ) :45 5 - 46 9 [4 ] BoucekZ .AstudyofcentralEuropeanEulophidae ,1:Eulophinae (Hymenoptera) [J] ActaEntMusNatPra gae,195 9,33:118- 144国家“九五”攻关和北京市重点基金! (6 0 0 10 0 2 )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豇豆蓟马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吴圣勇;谢文;刘万才;雷仲仁;王登杰;任小云;张起恺;吕宝乾;贺振;唐良德
关键词:豇豆;蓟马;防控技术;IPM
-
我国设施园艺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策略
作者:吴圣勇;张梦迪;徐进;王恩东;崔丽;雷仲仁;史晓斌;谢学文;王少丽;王甦;魏书军;马中正;何莉梅;高玉林
关键词:园艺产业;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
橘小实蝇对不同波长单色光及不同颜色LED灯的趋性反应
作者:徐瑞瑞;刘召;任小云;张起恺;王海鸿;王兆勇;雷仲仁
关键词:橘小实蝇;趋光行为;绿色防控;波长
-
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吴圣勇;张起恺;张烨;刁红亮;张治科;唐良德;张田园;张晓明;雷仲仁
关键词:番茄潜叶蛾;入侵害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害虫综合防控(IPM)
-
球孢白僵菌剂量对西花蓟马偏好温度的影响
作者:李欣华;张莉;刘胜;雷仲仁;吴圣勇;王海鸿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西花蓟马;偏好温度;剂量
-
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对天敌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严森;任小云;王登杰;张烨;张治科;郭继元;王海鸿;雷仲仁;吴圣勇
关键词:昆虫病原真菌;害虫防治;天敌生物;致病风险;协同应用
-
球孢白僵菌与食诱剂对西花蓟马的联合作用
作者:刘胜;刘召;王帅宇;张起恺;雷仲仁;王海鸿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食诱剂;西花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