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演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西亚

作者: 王西亚;吕继龙;何萍;范分良;仇少君;徐新朋;赵士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秸秆;秸秆分解速率;细菌丰度;菌群结构多样性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45-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化规律,对了解和调控农田微生物群体组成以促进秸秆分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进行,将成熟期玉米秸秆(茎和叶)烘干,剪成长1~2 cm、宽0.3~1 cm的碎片,称12 g样品(相当于8 t/hm2)装入15 cm×10 cm的尼龙网包(孔径0.04 mm)内,于10月5日冬小麦出苗后埋置在小麦垄间。分别于埋置后0、1、2、4、7、10和12个月收集秸秆包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样品干物质量和碳氮含量,选择埋置了0、2、4、7和12个月的秸秆及其土壤样品分析细菌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秸秆埋入土壤后的前2个月内分解最快,然后逐步减慢,在1、2、4、7、10和12个月后分别降解了总生物量的19.2%、32.9%、44.2%、52.2%、66.8%和73.8%。秸秆埋入土壤后,秸秆和土壤中细菌丰度均显著增加,分别于第4和7个月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秸秆细菌的丰度指标OTUs、ACE、Chao1和多样性指标Shannon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而Simpson指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降低,而土壤中这些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与刚埋置秸秆时相比,埋置2个月后的秸秆细菌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主导细菌群为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Actinobacteria丰度在埋置2个月后明显降低,然后又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Planctomycetes、Saccharibacteri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etes丰度在原始秸秆中较低,埋入土壤后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Flavobacteriia主导前期细菌纲组成,而Actinobacteria、Anaerolineae和Bacilli纲丰度在后期逐步增加。秸秆分解速率主要受其碳含量影响,秸秆细菌群落组成前期与秸秆碳含量相关,后期与秸秆氮含量相关。随着试验的进展,秸秆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趋同。【结论】秸秆埋入土壤后前2个月的分解速率最高,随后逐步降低。秸秆分解前期细菌群落由富营养型组分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和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主导,随后被逐步增加的贫营养型组分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Saccharibacteria门和Del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纲等代替。秸秆碳氮含量变化是影响秸秆分解及其过程中细菌群落演化的主要原因。

分类号: S154.3

  • 相关文献

[1]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库分解转化和组成的影响. 夏海勇,王凯荣,赵庆雷,张正. 2014

[2]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下海洋异养细菌对溢油污染响应特征的比较. 游偲,曲良,马帅,周斌,唐学玺,肖慧. 2013

[3]莠去津在北方玉米黑土中沉积与药效关系及对土壤细菌菌群影响. 张金鹏,林杨,潘泽群,孙孟琪,陈宝玉,王洪君,张浩. 2019

[4]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韩文炎,王皖蒙,郭赟,杨明臻,贾仲君. 2013

[5]关于聚丙烯酰胺和秸秆覆盖控制水土流失的研究. 谢立亚,郑娟,李纯乾. 2004

[6]田间生理调控措施对提高农作物秸秆营养品质的作用. 陈君琛,涂杰峰,汤葆莎,汪真,黄勤楼. 1999

[7]稻草品质促变因素的系统评价与秸秆种类品质比较. 沈恒胜,陈君琛,汤葆莎,涂杰峰,刘韬,李伟星. 2003

[8]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容重的影响. 马俊永,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任图生. 2010

[9]6种作物秸秆饲草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杨天育,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张磊,柴守玺. 2011

[10]西藏牧草和作物秸秆热值研究. 姜文清,周志宇,秦彧,邹丽娜,颜淑云,李晓忠,田发益. 2010

[11]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倩,李登科,王永斌,李宗兰,李海伟,杜珊珊,沈禹颖. 2016

[12]不同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李淑兰,常明庆,张国治,刘萍. 2014

[13]西藏主要栽培牧草、作物秸秆营养价值评价. 秦彧,周志宇,姜文清,颜淑云,邹丽娜,李晓忠,田发益. 2010

[14]西藏主要作物与牧草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类型研究. 秦彧,李晓忠,姜文清,田发益,周志宇,王楠,王桃. 2010

[15]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王同朝,聂胜委,黄晓书,张巧萍,王志勇. 2006

[16]不同配比牛粪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潜力研究. 魏珞宇,李淑兰,刘刚金,刘刈,胡国全,张国治. 2013

[17]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巴桑珠扎,陈亮,奥斯曼,于翠翠,赵丽,周传社,李斌. 2017

[18]不同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黄雁飞,陈桂芬,熊柳梅,刘斌,刘永贤,黄玉溢,唐其展. 2020

[19]作物秸秆厢式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及试验研究. 吴楠,梅自力,孔垂雪,雷云辉,符征鸽,刘刚金,李洋. 2013

[20]作物秸秆与防渗措施交互作用对辣椒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裴红霞,崔静英,赵云霞,高晶霞,谢华,汪贵红,王惠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