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母质发育红壤酸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泽东

作者: 龙泽东;孙梅;曾希柏;黄晶;唐海明;石丽红;罗尊长;孙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物;第四纪红土;红壤;酸化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集了花岗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耕地土壤,比较强酸性(pH<5.0)和酸性(5.0≤pH<6.5)条件下土壤相关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两种红壤酸性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低于5.0的土壤中,两种红壤p H分别为4.85±0.11和4.60±0.43,二者差异不显著,但第四纪红土红壤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有机质、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则相反;pH 5.0~6.5的土壤中,两种红壤的p H分别为5.37±0.33和5.48±0.48,第四纪红土红壤的游离氧化铁含量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两种红壤的p H与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交换性Al3+呈显著负相关。

分类号: S15

  • 相关文献

[1]湖南省第四纪红土和红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 1998

[2]不同母质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特征. 赵凯丽,蔡泽江,王伯仁,石林,周晓阳,孙楠. 2015

[3]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段英华,徐明岗,王伯仁,黄晶. 2010

[4]我国南方红壤酸化问题及改良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廖育林,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吴浩杰. 2015

[5]红壤酸化及其防治. 曾希柏. 2000

[6]红壤酸化及石灰改良影响冬小麦根际土壤钾的有效性. 梅旭阳,高菊生,杨学云,黄晶,蔡泽江,李冬初,王伯仁,柳开楼,徐明岗,张会民. 2016

[7]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梁丰,文石林,高强. 2018

[8]长期不施磷肥对旱地红壤养分比例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于天一,李玉义,逄焕成,王伯仁,隋方功. 2010

[9]红壤区不同施肥处理对蔗区土壤酸化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杨尚东,黄金生. 2014

[10]海南玄武岩发育红土与第四纪网纹红土地球化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 张培枫,胡雪峰,安柏年,兰国俊,赵景龙,陆思文,门殿英,张伟杰,严丽君. 2018

[11]稻田可控释放肥料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合理施用技术. 邹长明,秦道珠,徐明岗,申华平,王伯仁. 2001

[12]水耕时间对低丘水田土壤发育的影响. 麻万诸,章明奎,丁志峰,杨琼瑶,朱康莹. 2022

[13]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孙娟,李松刚,魏志远,王登峰,漆智平. 2013

[14]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 张喜林,周宝库,孙磊,高中超,袁恒翼. 2008

[15]不同酸性改良剂对葡萄园土壤及葡萄品质的影响. 柴有忠,张圆圆,马军伟,俞巧钢,孙万春,叶静,林辉,王峰,何新华. 2021

[16]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性状研究. 韩沛华,闵炬,诸海焘,施卫明. 2020

[17]桃园酸化土壤综合改良技术效果研究. 蒋红国,金军,谢鋆韬,张斌斌,王国宇,刘建国. 2020

[18]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李奇峰,田丰,丁露雨,王朝元,余礼根,高荣华,马为红,姚春霞. 2020

[19]低氧-酸化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陈润,王亚冰,曾姣,王翠华,王倩,王建钢,施兆鸿,马凌波,彭士明. 2021

[20]酸化对茶园土壤矿物转变及供钾能力的影响. 麻万诸,朱康莹,卓志清.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