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抗菌核病高产高油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川油81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成

作者: 崔成;郑本川;柴靓;张卡;蒋俊;张锦芳;李浩杰;蒋梁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选育;川油81;油蔬两用;多酚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161-163

摘要: 川油 81 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 2018-2020 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 3379.05kg/hm2,比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19.43%.全生育期 215d,平均株高 202.0cm,一次有效分枝数 7.1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311.8 个,每角粒数 15.2 粒,千粒重 3.97g.种子籽粒芥酸含量 0.896%,商品籽硫苷含量 25.32μmol/g(饼),含油量49.86%.菜籽毛油总酚含量 1906.96mg/kg,canolol含量 1616.34mg/kg.菜薹维生素C 1100mg/kg,钙 1350mg/kg,锌 6.51mg/kg,可溶性糖含量 1.83%,氨基酸总量 2.71g/100g.该品种于 2021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174,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多功能品种.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川南丘陵区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刘梦,林权,赵远林,张义娟,杭淑莲,胡玉,曹正邓渊,张德银. 2024

[2]油蔬两用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李艳花,石有明,周燕,黄华磊,肖长明,黄书琴,刘涛,张晓春. 2019

[3]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评价. 黄华磊,李艳花,肖长明,石有明,刘涛,周燕. 2024

[4]双低高产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选育. 余意雯,张建栋,黄萌,陶玥玥,孙灵湘,孙华. 2023

[5]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6]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盐油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孙红芹,单忠德,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万林生,朱国永. 2010

[7]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曾章丽,田世刚. 2011

[8]甘蓝型油菜高油黄籽双低不育系L 1016A、保持系L 1016B的选育. 郭贵敏,秦信蓉,陈丽,杜才富. 2017

[9]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3361 AB的选育及应用. 邹芳,喻时周,秦信蓉,赵云. 2014

[10]优质甘蓝型紫红叶标记油菜的选育. 代文东,黄泽素,唐容,李德珍. 2009

[11]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2008

[12]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13]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杨晓容,李德珍,唐容. 2011

[14]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15]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Y4-2AB的选育及利用. 孙红芹,孙明法,万林生,倪正斌,单忠德. 2013

[16]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的选育实践和思考.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09

[17]湘农油571细胞质雄性不育变异材料的发现与应用. 涂义秋. 2017

[18]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 2008

[19]适合机械作业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的选育和利用. 顾炳朝,岳绪国,唐泽庆,杨军,张超. 2015

[20]常规甘蓝型油菜盐油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万林生,单忠德,孙红芹.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