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地土壤碳及土壤密度空间分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桂霞
作者: 邹桂霞;曹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密度;碳;牧草地;空间分布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ISSN: 1673-5366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4-6
摘要: 碳(C)在牧场的分布可能会影响牧草产量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采用烧失量(LOI)法和高锰酸盐指数(PM)法测定C,研究C和土壤密度(γ)的空间分布.选10个牧场(面积9.2~21.8 hm2)采用50 m×50 m的网格法,在牲畜活动频繁的区域,在3个土层深度(0~5 cm、5~10 cm和10~20 cm)取样,5~10 cm土层γ值最大(1.62 g/cm3),0~5 cm土层LOI和PM平均值最大,分别为6.16 g/kg和776 mg/kg,LOI和PM与土壤有机碳(CSO)密切相关,10~20 cm土层磷(P)含量最低(2.12 mg/kg).多元方差分析表明,距离饲养区、饮水点、遮荫区0~39 m的γ值较小,但是饲养区、饮水点、遮荫区距离对0~5 cm的LOI值没有影响.
分类号: S154.4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建立牧草病虫鼠害防治预警系统的思路与构想. 张碧岱,邹波,韩金巧. 2013
[2]基于能值分析的沼液不同利用方式的效益评价研究. 吴飞龙,林代炎,叶美锋,翁伯琦. 2013
[3]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4]保水剂对混剂土特性的影响. 陈宝玉,张林,滕轶(龙天),孙海芹,黄选瑞. 2008
[5]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纪冰祎,李娜,王云跃. 2018
[6]农用地膜残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张建军,郭天文,樊廷录,赵刚,党翼,王磊,李尚中. 2014
[7]干旱区长期耕作与轮作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王宣,林素兰,袁立新. 2012
[8]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丛子健,李娜,杨翠华. 2021
[9]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陈盈,闫颖,张满利,何红波,解宏图,张旭东,朱平. 2008
[10]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2016
[11]长期施肥下黑土碳氮和土壤pH的空间变化. 贾立辉,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高洪军. 2017
[12]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影响. 董晓玉,傅华,李旭东,牛得草,郭丁,李晓东. 2010
[13]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转化及子实体的CO2排放. 刘凌云,黄在兴,邢世和,翁伯琦,罗旭辉,刘朋虎. 2019
[14]退化草地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李月芬,刘泓杉,王月娇,张玉树,梁硕,李晴宇. 2018
[15]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余涛,郑向丽,徐国忠,王俊宏,黄毅斌. 2019
[16]北京地区增殖放流鲢、鳙的净水效果评估. 贾成霞,张清靖,曲疆奇,王增立,许赞焕,刘盼,杨慕. 2015
[17]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 杨志谦,王维敏. 1991
[18]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王兵,魏文俊,李少宁,郭浩,白秀兰. 2008
[19]碳源种类与秀珍菇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雷锦桂,刘朋虎,江枝和,翁伯琦. 2017
[20]长期定位施肥31年后紫色水稻土碳、氮含量及储量变化. 樊红柱,陈琨,陈庆瑞,秦鱼生,蒋松.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再生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郑娟;李菲;曹锐;蔺聪
关键词:再生农业;土壤有机碳;土壤健康;植物修复
-
免耕和氮肥处理对干旱地区轮作中高粱产量的影响
作者:窦爽;李俊志;曹锐;肖继兵
关键词:耕作方式;施氮量;高粱籽粒产量;氮利用率
-
辽宁朝阳露地巨峰葡萄促早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岳广旭;孙洪强;曹锐;洪新
关键词:
-
葡萄硬枝嫁接温床快速育苗新技术
作者:岳广旭;曹锐;孙洪强;王占龙
关键词:阳光玫瑰;玫瑰香味;嫁接育苗;温室栽培;成苗率;硬枝嫁接;育苗新技术;葡萄
-
辽西水蚀区荒山裸坡主要控蚀体系构成及效益分析
作者:丛子健;任晓鸿;曹锐
关键词:控蚀体系;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
冻融侵蚀相关研究及工作进展
作者:李纯乾;赵旭珍;郑娟;曹锐
关键词:冻融侵蚀;研究进展
-
‘寒香梨’引种栽培初报
作者:岳广旭;曹锐;孙洪强;付庆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