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增氧方式对盐碱养殖池塘pH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延亮

作者: 高延亮;周凯;韦艳;么宗利;祭仲石;孙真;高鹏程;来琦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盐碱池塘;复合增氧;pH;叶绿素a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453-4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盐碱池塘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叶轮+底增的复合增氧方式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下盐碱池塘水体pH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复合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的影响。试验包括室内和野外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为通气量和叶绿素a浓度交互作用下对室内普通水体pH的影响,野外试验为复合增氧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通气可以显著降低水体pH值(P<0.05),且降低值(ΔpH)随通气量增大而增大。野外试验结果显示,开机时,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合增氧池塘pH均显著低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复合增氧池塘DO和CO_2浓度均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不开机时阴天和雨天条件下两者差异亦显著(P<0.05)。整个养殖期复合增氧池塘DO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而pH值下降及CO_2浓度上升较明显,且均在第45天后低于和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增氧与单一叶轮增氧方式下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和0.738。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增氧方式能够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盐碱池塘水体DO和CO_2浓度,降低池塘水体pH值。

分类号: S964.3

  • 相关文献

[1]低盐碱池塘养殖雅罗鱼及其杂交种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常玉梅,闫浩,苏宝锋,孙博,张立民,梁利群. 2017

[2]东北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孟得微,孙博,张立民,常玉梅,王庆奎,梁利群. 2021

[3]基于Landsat-8 OLI的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 黄灵光,方豫,张大文,林联盛. 2016

[4]鳜鱼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与16项水生态因子的关系. 赖子尼,余煜棉,庞世勋,杨婉玲,魏泰莉,夏莲. 2004

[5]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2016

[6]高压加工对叶绿素A影响的初步研究. 赵晓燕,马越,BERNHARD TAUSCHER. 2003

[7]基于实测光谱估测密云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 王婷,刘良云,李存军,贾建华. 2007

[8]茅尾海夏季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空间分布研究. 廖秀丽,黄洪辉,刘华雪,戴明,于杰,田梓杨. 2013

[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模型. 袁德奎,姚鹏辉,徐晓甫,聂红涛. 2016

[10]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2010

[11]1997-2010年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数据集. 赵永芳,郑珊,孙晓霞,孙松. 2020

[12]货架期线椒内部品质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5

[13]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凤雪,蒋增杰,高亚平,杜美荣,王晓芹,李文豪,侯兴,董世鹏,王军威,张义涛. 2020

[14]采用IRS-P6遥感数据监测密云水库水质及评价营养状况. 竞霞,黄文江,王纪华,王婷,王锦地. 2008

[15]高效提取3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色素的方法. 周武先,段媛媛,卢超,艾伦强,何银生,张美德. 2019

[16]北太平洋鱿鱼渔场叶绿素a分布特点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沈新强,王云龙,袁骐,黄洪亮,周爱忠. 2004

[17]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粒级结构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李胜男,熊丽萍,彭华,余丽,纪雄辉. 2020

[18]不同颜色薄膜遮光对烟草生长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邬春芳,李军营,李向阳,张云贵,柯学,李志宏. 2011

[19]干旱胁迫下圆柏不同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 赵瑾,白金,潘青华,金洪. 2007

[20]黄、东海Chl 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党晓岩,伍玉梅,樊伟,崔雪森,周为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