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互作和聚合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加兴

作者: 张月雄;覃宝祥;邱永福;蒙姣荣;刘芳;马增凤;刘驰;李容柏;陈保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聚合效应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1-411X

年卷期: 2014 年 01 期

页码: 35-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挖掘和效应分析,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持.【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品系DP15和DP30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了18个水稻苗期耐冷QTLs,将其中分别包含4个耐冷QTL且遗传背景一致的4个代换系qSCT-1-CSSL、qSCT-4-CSSL、qSCT-8-CSSL和qSCT-12-CSSL分别两两杂交得到2个聚合系(qSCT-1/qSCT-12)-CSSL和(qSCT-4/qSCT-8)-CSSL,对聚合系中各耐冷QTL的互作效应及聚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4个耐冷QTL对水稻耐冷性有加性效应;互作分析显示各耐冷QTL间在聚合系中均存在正向互作.聚合效应在qSCT-4与qSCT-8间表现为QTL间明显的累加效应,而qSCT-1与qSCT-12间聚合的累加效应不明显,表现为qSCT-12对qSCT-1有上位作用.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的鉴定与分子定位. 马增凤,宋建东,刘驰,李永桃,黄大辉,韦绍丽,张月雄,密克,黄金艳,陈淼,蒙姣荣,李容柏,陈保善. 2011

[2]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罗世友,刘红安,邬文昌,幸胜平,肖叶青,陈大洲. 2006

[3]普通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李小湘,潘孝武,刘文强. 2017

[4]广西野生稻耐冷性鉴定与遗传纯合研究. 陈灿,张晓丽,秦学毅,冯锐. 2017

[5]籼粳野杂交后代田间苗期耐寒性初步分析. 秦钢,梁海福,屈湫明,唐梅,黄大辉. 2012

[6]杂草稻二种生物型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苗期的耐冷性评价. 孙兴强,周勇军,陆永良,陈丽娟,余柳青. 2011

[7]低温寡照自然条件对不同水稻材料苗期耐寒性的影响(英文). 刘驰,张月雄,黄大辉. 2015

[8]利用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抗亚铁毒胁迫的QTLs(英文). 万建林,翟虎渠,万建民,安井秀,吉村醇. 2004

[9]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相关性状的QTLs研究. 朱克永,陈祖武,曾曙珍. 2005

[10]利用粳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英文). 万建林,翟虎渠,万建民,安井秀,吉村淳. 2003

[11]水稻不同源库相关基因聚合的产量效应分析. 代明笠,邱先进,陈凯,黄来健,卢宗强,闻乃强,邢丹英,徐建龙. 2020

[12]鸡肌内脂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常国斌,刘向萍,陈蓉,栾德琴,王克华,张颖,马腾,周伟,戴爱琴,陈国宏. 2011

[13]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常国斌,刘向萍,陈蓉,栾德琴,王克华. 2011

[14]棉花纤维强度主效QTLs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择效应研究. 王天抗,石玉真,贾菲,董章辉,孔凡金,商海红,黎波涛,刘爱英,李俊文,龚举武,王涛,巩万奎,陈婷婷,袁有禄. 2014

[15]新疆大赖草DNA导入小麦后代之间“聚合效应”研究. 王子霞,张茂银,杨克锐,海热古力·阿布力孜,杨松杰,顾爱星,戚家华. 2000

[16]棉花纤维强度主效QTL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聚合效应研究. 石玉真,商海红,刘爱英,李俊文,龚举武,王涛,巩万奎,陈婷婷,黎波涛,袁有禄. 2014

[17]陆海渐渗系纤维强度主效QTL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应分析. 牛豆豆,李鹏涛,肖向辉,高玉洁,葛群,李俊文,龚举武,巩万奎,袁有禄,石玉真. 2022

[18]川麦42和川农16抗穗发芽QTL定位及聚合效应分析. 王琴,刘泽厚,万洪深,魏会廷,龙海,李涛,邓光兵,李俊,杨武云. 2020

[19]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20]利用重测序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卫纯洁,陶亚军,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许扬,陈智慧,仲维功,杨杰,王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