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学霞

作者: 王学霞;张磊;梁丽娜;宋宁宁;刘东生;王甲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有机碳官能团;小麦-玉米轮作;有机碳稳定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0 年 39 卷 008 期

页码: 1774-1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 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分类号: S153.6%S512.1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荒漠农田土壤碳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向姣,王著峰,王玉刚,冯文婷. 2022

[2]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董亮,田慎重,王学君,孙泽强,郑东峰,刘盛林,董晓霞,郭洪海,罗加法. 2017

[3]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 2012

[4]麦玉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和有机替代对作物产量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 李文瑄,戴孚岳,王洪媛,李俊改,王震,翟丽梅,樊秉乾,刘宏斌. 2025

[5]福鼎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与分子结构特征. 葛茂泉,王纯,许宏达,杨发峻,吴梓炜,林少颖,张永勋,李先德,王维奇. 2023

[6]抛荒对冷浸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张敏敏,徐祥玉,张志毅,熊又升,袁家富. 2015

[7]集约化稻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碳库保护综述. 徐美花,韦翔华,胡钧铭,马洁萍,李婷婷,张俊辉,郑富海,莫书权. 2024

[8]不同施肥制下砂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骆晓声,寇长林,马政华,王守刚,高国华. 2009

[9]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立艳,肖辉,程文娟,赵杰,王晓风,潘洁. 2016

[10]基于DEA的中部平原农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分析——以河南小麦-玉米轮作为例. 张心怡,孟俊杰,王静,孟瑶. 2020

[11]~(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12]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杨慧敏,杨云马,黄少辉,杨文方,邢素丽,杨军方,贾良良. 2023

[13]华北潮土区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娄翼来,三岛慎一郎,郭斗斗,钱小平. 2016

[14]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玉轮作土壤中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胡菏,吴宪,赵建宁,杨殿林,王丽丽,李刚,修伟明. 2021

[15]12年连续施用秸秆和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邢素丽,刘孟朝,韩保文. 2007

[16]氮肥运筹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淋失的影响. 孙世友,刘孟朝,张国印,赵姗姗,茹淑华,王凌,耿暖. 2012

[17]壤质潮土长期施钾对小麦玉米轮作制作物钾吸收的影响. 邢素丽,李春杰,韩宝文,贾良良. 2008

[18]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潮土土壤肥力及硝态氮运移规律的影响. 李彦,孙翠平,井永苹,罗加法,张英鹏,仲子文,孙明,薄录吉,刘兆辉. 2017

[19]不同施肥制度的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田N_2O排放特征. 刘学锋,王一,李冬兵. 2012

[20]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刘高远,和爱玲,杜君,吕金岭,聂胜委,潘秀燕,许纪东,李珏,杨占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