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冬麦区小麦生育期对生育阶段积温变化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倩倩

作者: 马倩倩;贺勇;张梦婷;张聪;许吟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生育期;积温需求;越冬期负积温;北部冬麦区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233-2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1993-2013年中国北部冬麦区1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生育期及气象资料,研究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积温和生育期的时空变异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积温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出苗、返青-拔节阶段≥0℃积温和越冬期负积温的值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和播种-成熟阶段≥0℃积温为东南低西北高,而出苗-越冬开始阶段≥0℃积温则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拔节-抽穗和乳熟-成熟阶段≥0℃积温均在21%的站点上显著减少,返青-拔节、抽穗-乳熟和播种-成熟阶段≥0℃积温及越冬期负积温分别在26%、37%、21%和42%的站点上显著增加,而播种-出苗和出苗-越冬开始阶段≥0℃积温的变化较小;(2)播种和出苗期呈东部晚西部早的空间分布,抽穗、乳熟和成熟期则相反;越冬开始期呈东南晚西北早的分布,返青期则相反;拔节早的站点主要位于麦区东部。播种、出苗、返青、拔节、乳熟和成熟期分别在21%、16%、37%、26%、42%和21%站点显著推迟且多位于麦区东部,而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仅在5%站点变化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阶段≥0℃积温(或越冬期负积温)与多个生育期的相关性显著,生育阶段积温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越冬期负积温与返青、拔节、抽穗、乳熟和成熟期相关性最大,且与冬后多个生育期呈现一致的时空变异特征,其时空变异性可能是造成冬小麦冬后生育期在时空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北部冬麦区主栽品种光合产物贮运特性研究. 杨舒蓉,付路平,费帅鹏,李思敏,陈新民,夏先春,肖永贵,孟亚雄. 2021

[2]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贾延宇,王洪斌,管秀娟. 2011

[3]玉米鲜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拔节前土壤温度效应. 李岩华,闫金龙,霍成斌,冯丽云. 2019

[4]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 胡承孝,王运华,庞静,陈浩,魏文学. 2001

[5]GF-1影像遥感监测指标与冬小麦长势参数的关系. 单捷,孙玲,王志明,卢必慧,王晶晶,邱琳,黄晓军. 2019

[6]不同生育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陈晓远,罗远培. 2002

[7]气候变化对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胡玮,严昌荣,李迎春,刘勤. 2014

[8]冀京津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胡玮,严昌荣,李迎春,周元花,刘勤. 2013

[9]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 杨建莹,梅旭荣,刘勤,严昌荣,何文清,刘恩科,刘爽. 2011

[10]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肖薇薇,许晶晶. 2016

[11]基于遥感的冬小麦长势等级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黄青,周清波,王利民,李丹丹. 2014

[12]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孟禹弛,侯学会,王猛. 2017

[13]抗盐冬小麦品种(系)筛选及其与土壤盐分的动态关系. 刘光栋,郑东峰,崔荣宗. 2000

[14]不同生育时期渍水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 2015

[15]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对产量影响的模拟. 徐建文,梅旭荣,居辉,李迎春,刘勤,杨建莹. 2014

[16]光周期迟钝基因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刘玉平,李杏普,赵风梧,Worland A J.. 2001

[17]温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李栋,李晓维,马琳,付开赟,丁新华,郭文超,吕要斌. 2019

[18]小麦抗病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选育研究. 辛志勇,徐惠君,谢皓,林志珊,张增艳,牛永春,吴立人,马有志,杜丽璞. 2003

[19]2017-2018年度国家北部 冬麦区水地组区试结果分析. 牛瑜琦,唐朝晖,刘江,崔磊,逯成芳,郭庆,任永康. 2019

[20]2017-2018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结果分析. 牛瑜琦,唐朝晖,刘江,崔磊,逯成芳,郭庆,任永康.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