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密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生英
作者: 马麟;张贵;周春花;侯璐;彭德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轮作模式;发生动态;种群密度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180-188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轮作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重要农业措施,为了明确青海省春麦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对生产中应用的6种轮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变化差异极显著,其中小麦与马铃薯、油菜、蚕豆轮作两年或以上能有效降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土壤中的孢囊量减少39.31%~84.39%,单孢虫口数量减少73.21%~95.35%,虫口密度减少83.76%~97.82%;不同作物间,小麦与马铃薯或蚕豆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74.39%~79.37%)显著优于小麦与油菜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67.16%)。在同一地块相同条件下,种植油菜、蚕豆、马铃薯、小麦4种作物,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均能正常孵化,4月底土壤中的2龄幼虫(J2)量增加,5月上旬达到高峰期,5月中旬开始,土壤中的J2、孢囊量、虫口密度和单孢虫口数量均急剧下降,6月至7月份下降幅度小,趋于稳定;田间空孢囊率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急剧增加,7月份趋于稳定,8月份以前,4种作物田禾谷孢囊线虫的孵化动态和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一致,8月中旬,小麦田随着新孢囊脱落到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增加28.62%,虫口密度增加41.30%;而油菜、蚕豆、马铃薯田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减少32.27%~48.36%,虫口密度减少70.91%~81.73%,8月中旬至10月份小麦田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极显著高于油菜、蚕豆、马铃薯田。
分类号: S432.45
- 相关文献
[1]青海省春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侵染规律研究. 侯生英,张贵,王信,王爱玲. 2013
[2]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Heterodera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代君丽,崔磊,刘珂,宗莹莹,袁虹霞,邢小萍,李洪杰,李洪连. 2013
[3]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代君丽,崔磊,刘珂,宗莹莹,袁虹霞,邢小萍,李洪杰,李洪连. 2013
[4]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区域稻棉轮作. 孙玲,朱泽生. 2004
[5]不同轮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谯记,娄芬,杨西友,熊俊,甘小波,蔡一鸣. 2018
[6]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唐拴虎,张发宝,黄旭,李康活. 2008
[7]河西灌区田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下作物轮作模式效益评价. 张立勤,马忠明,连彩云,吕晓东,崔云玲. 2014
[8]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 顾晓鹤,潘瑜春,王堃,杨枫,黄文江. 2011
[9]连云港市日光温室栽培轮作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朱朋波,赵统利,邵小斌,刘兴满,汤雪燕,孙明伟. 2013
[10]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轮作模式综合评价. 王平,陈娟,王国宇,胡建萍,李世煜,魏珑. 2018
[11]长期不同轮作模式对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12]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张海斌,蒙美莲,陈有君,叶君,邵盈,张婷婷,刘坤雨. 2020
[13]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杨怀钦,杨苏树,任天志. 2019
[14]不同耕作深度和轮作模式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 严佳瑜,张亚萍,宋坤,田志慧,陆俊尧,王依明,吴雪源,达良俊. 2021
[15]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在丘陵旱地玉米产区的应用前景分析-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 卢庭启,张华,侍守配,陈小敏,税红霞,卿春燕,钟钼芝. 2022
[16]长江中下游稻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和氮肥水平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刘少文,殷敏,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 2019
[17]云南大田不同轮作模式养分平衡现状研究. 胡万里,段宗颜,陈拾华,杜彩艳,鲁耀. 2009
[18]红壤旱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陈先茂,彭春瑞,关贤交,邵彩虹,邱才飞. 2009
[19]成都平原冲积水稻土土壤酶活性对轮作模式与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杨琼会,樊红柱,李富程,曾祥忠,周子军,秦鱼生. 2021
[20]不同轮作模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氮肥调控效应. 宋云生,顾俊荣,金梅娟,曹鹏辉,于雅洁,袁彩勇,董明辉.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青海和甘肃两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多样性分析
作者:周小妹;严浩浩;高威正;闫佳会;侯璐;康振生;姚强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越夏流行;生理小种;群体毒性多样性
-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云;胡相伟;吐拉甫·吐合逊;张贵;刘杰;穆亚萨尔·阿里木;吴岳;再吐尼古丽·库尔班;王卉;冯国郡
关键词:播期;糜子;品种;农艺性状;产量
-
青稞种质资源抗条纹病鉴定及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作者:龙有;赵珂;侯璐
关键词:青稞;条纹病;抗病性鉴定;分子检测
-
青稞条纹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性差异分析
作者:康胜华;赵珂;侯璐
关键词:麦类核腔菌;青稞;条纹病;遗传多样性;致病性
-
大麦抗蠕孢叶斑病遗传资源鉴定及主要抗病类型分析
作者:苟金玉;孙丹;尚佳薇;童朝阳;徐晓伟;王凤涛;冯晶;侯璐;蔺瑞明
关键词:大麦;叶斑病;生育期;苗期抗性;成株抗性;全生育期抗性
-
青海省蚕豆赤斑病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作者:陈华;喻敏博;侯璐;张贵;刘玉皎
关键词:青海省;蚕豆赤斑病;生物学特性;病原菌鉴定;药剂筛选
-
二星瓢虫的捕食选择性及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
作者:魏钟帅;侯璐;王新霞;王铁矿;李秋荣
关键词:二星瓢虫;枸杞棉蚜;枸杞木虱;捕食作用;捕食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