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瘤胃微生物分离培养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玉飞

作者: 卢玉飞;周凌云;赵圣国;卜登攀;孙鹏;赵国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基因组

期刊名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ISSN: 1005-376X

年卷期: 2012 年 24 卷 09 期

页码: 856-861+86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领域,自20世纪中期以来,大量参与营养代谢的微生物被从瘤胃中分离和认识。当代,尽管分子生物学方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但传统的分离纯培养的研究方法,因能够获得新的微生物菌种,便于微生物生理功能与代谢的研究,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综述了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通过纯培养方法从瘤胃中分离微生物菌株(包括新属、种或首次从瘤胃中分离)的相关文献,并展示了这些微生物的形态和发酵特征,同时总结了瘤胃微生物的全基因组信息,旨在为今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菌种和信息。

分类号: S852.6

  • 相关文献

[1]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评述. 淡瑞芳,张海涛,龙瑞军,鱼小军. 2007

[2]牛肠道病毒北京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张姗,李晓轩,侯绍华,鑫婷,林湛椰,袁万哲,孙继国. 2018

[3]PCV-2分离新方法的建立及广东株全基因序列的分析. 赵炳武,于海霞,郝永清,蒋智勇,宋长绪. 2008

[4]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研究. 张运雄,刘正初. 2001

[5]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共生植物互作机理. 阮仕琴,陶刚,娄璇,赵兴丽. 2022

[6]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李国娟,柳纪省,李宝玉,田永强. 2009

[7]皱盖钟菌的分离及其培养特征观察. 赵琪,徐中志,李荣春,袁理春. 2007

[8]苎麻高效脱胶菌T85-260纯培养过程中的胞外酶系研究. 张运雄,刘正初. 2000

[9]东山岛星座短腹海鞘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乔玉宝,田晓清,唐莹莹,樊成奇,马丽艳,陆亚男. 2018

[10]4种药剂对甘蓝黑斑病病原菌的防效研究. 沈绍斌,陈继丽,李慧芹,刘光华,宋记明,段春芳. 2017

[11]松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 1994

[12]复合菌系RSS-4腐解稻秆过程中的菌系动态变化初探. 刘甲锋,沈德龙,李力,陈慧君,关大伟,姜昕,李俊. 2010

[13]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与维持. 孙海洲,卢德勋,参木有,红梅. 2001

[14]培养液中不同来源肽摄取规律的研究. 程茂基,卢德勋,王洪荣,王岗,赵秀英,张海鹰,郭文华. 2004

[15]浅谈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邓露芳,沈恒胜. 2005

[16]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程茂基,卢德勋,王洪荣,王岗,赵秀英,张海鹰,郭文华. 2004

[17]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瘤胃液功能菌群数量. 李旦,王加启,卜登攀,谷峻,魏宏阳,周凌云. 2008

[18]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速度研究. 程茂基,卢德勋,王洪荣,王岗,赵秀英,张海鹰,郭文华. 2003

[19]奶牛瘤胃微生物BAC文库中脲酶克隆的筛选与分析. 赵圣国,王加启,卜登攀,刘开朗,李旦,于萍,魏宏阳,周凌云,李发弟. 2008

[20]西藏农区黄牛主要瘤胃微生物及瘤胃液物质特征值. 田发益,李晓忠,巴平,钟国辉,袁雷,何冰梅.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