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水田和旱地铁氧化物对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亦康
作者: 薛亦康;柳开楼;邬磊;王斌;张文菊;徐明岗;李玉娥;蔡岸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旱地;水田;施肥;土壤有机碳;铁氧化物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23 年 31 卷 009 期
页码: 1428-1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壤中铁氧化物是影响有机碳固持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为农田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和水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均超35年),分别采集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配施(NPK)和NPK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种施肥处理的土壤样品,采用沙维诺夫干筛法获得土壤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测定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络合态、游离态和无定形等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21 g·kg-1、7.65 g·kg-1和2.08 g·kg-1,而旱地分别为2.93g·kg-1、6.68g·kg-1和1.33 g·kg-1;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中的平均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0.72 mg·kg-1、79.83 mg·kg-1 和 30.29 mg·kg-1,而旱地分别为 7.27 mg·kg-1、21.49 mg·kg-1 和 5.88 mg·kg-1.无论是旱地还是水田,土壤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田土壤各粒级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以微团聚体贡献率较高.水田条件下,土壤微团聚体中的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增加,铁氧化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定形铁氧化物对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均具有固持作用,游离态铁氧化物仅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具有固持作用.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用量对线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王楠,陈小云,刘满强,李大明,王明伟. 2015
[2]1980-2015年黑龙江水田旱地转换格局及其水资源效应. 吴文嘉,夏天,胡琼. 2019
[3]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肖作义,马飞,柳开楼,赵学强,郑春丽,张昊青,王嘉林,沈仁芳. 2021
[4]1980—2015年黑龙江水田旱地转换格局及其水资源效应. 吴文嘉,夏天,胡琼. 2019
[5]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曾成城,苏天明,苏利荣,秦芳,李琴,何铁光,俞月凤,张雨,徐亮,冯倩. 2021
[6]1988―2019年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库密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韩天富,都江雪,曲潇琳,马常宝,王慧颖,黄晶,柳开楼,刘立生,谢建华,吴远帆,张会民. 2022
[7]不同施肥制度下中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组分特征. 于维水,卢昌艾,李桂花,武红亮,赵雅雯,王碧胜,孟繁华. 2015
[8]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英文). 唐其展,陈桂芬,SENGXUA Pheng,DUANPHADY Khonepany,蒙炎成,苏利荣. 2012
[9]1988-2019年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库密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韩天富,都江雪,曲潇琳,马常宝,王慧颖,黄晶,柳开楼,刘立生,谢建华,吴远帆,张会民. 2022
[10]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余晓鹤. 1998
[11]重庆市水田和旱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唐荣莉,刘静,罗友进,杜静,廖敦秀. 2022
[12]基于地形梯度的重庆市近40年水田及旱地时空演变特征. 唐荣莉,姚雄,王春萍,吴红,李经勇,方立魁,雷开荣. 2021
[13]长期施肥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4]基于长期试验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5]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模式的响应. 刘金炜,张文菊,邬磊,王伯仁,徐明岗. 2020
[16]红壤旱地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的物能生产力研究. 陈喜靖,王国法,阮关海,邵思文,施志仁,胡鑫虎. 2000
[17]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屠人凤,樊剑波,何园球. 2013
[18]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氮素的演变特征. 王娟,吕家珑,徐明岗,段英华,王伯仁,黄晶. 2010
[19]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夏文建,王萍,刘秀梅,余喜初,冀建华,李大明,刘光荣,李祖章,刘增兵,张丽芳,杨成春,李瑶. 2017
[20]红壤旱地花生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彭春瑞,邱才飞,杨成春,罗奇祥.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作者:张志红;张古文;李正泉;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农秋丰4号;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
不同穴播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怀胜;艾洪玉;聂迎彬;孟玲;王贺亚;王斌;徐向阳
关键词:冬小麦;穴播;干物质积累量;生育进程;产量
-
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土壤有效态钙镁硫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妍;邬磊;李建兵;王军;曲潇琳;崔萌;郭玉明;张文菊
关键词: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土壤pH;水稻;玉米;小麦
-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张慧;王斌;孙九胜;孙晨;槐国龙;崔磊
关键词:化肥替代;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
-
节水减氮和品种管理对双季稻CH4的减排效果
作者:宋春燕;李玉娥;万运帆;秦晓波;张欣禹;朱波;胡严炎;王斌
关键词:CH4;秸秆还田;氮肥减量;控释尿素;节水灌溉;水稻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沈立;龚亚明;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张古文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农20号;特征特性;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作者:宋惠洁;吴艳;胡丹丹;胡志华;柳开楼;徐小林;张九兰
关键词:不同磷肥用量;早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