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胶园落叶期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叶面积、SPAD值和产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淑娜

作者: 袁淑娜;潘剑;黄坚雄;郑定华;桂青;李娟;陈俊明;周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胶园;间作;四季豆;产量;叶面积

期刊名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5470

年卷期: 2019 年 48 卷 002 期

页码: 168-1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分析其生长和产量相关因子表现,为胶园落叶期蔬菜间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平均产量为5593.24 kg·hm-2,间作位置距离橡胶树愈近,产量愈低,产量高低顺序为M10>CK>W7>E7>E4>W4.间作区M10的产量为8247.56 kg·hm-2,与裸地对照(8046.64 kg·hm-2)无显著差异.间作区矮生四季豆植株生物量表现为W4最低,CK最高,M10、W7、E7和E4之间无显著差异.矮生四季豆植株叶面积和叶片SPAD的表现与产量表现一致,M10植株测定值均高于间作区其它位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新鲜豆荚产量与抽蔓期SPAD值,苗期和结荚期的叶面积,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可通过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和植株生物量的途径来提高其豆荚产量.

分类号: S318

  • 相关文献

[1]发展胶园非胶经济 稳定植胶业. 周立军,林位夫. 2017

[2]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赵春梅,王文斌,薛欣欣,张永发,任常琦,罗雪华,吴晓霜. 2024

[3]间作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韦家少,何鹏,吴敏,吴炳孙,高乐. 2014

[4]四季豆丽芸2号生长动态及其养分吸收规律. 马瑞芳,马进川,马军伟,周大云,王强,丁潮洪. 2020

[5]烟草-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曹明锋,符昌武,彭德元,李斌,王艳兰,彭斯文,李基光,龙世平. 2019

[6]烟草—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曹明锋,符昌武,彭德元,李斌,王艳兰,彭斯文,李基光,龙世平. 2019

[7]螺旋粉虱为害对四季豆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潘飞,林珠凤,谢圣华,严春雨,秦双,肖彤斌. 2016

[8]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李文宝,林明月,刘永贤,陆兴伦,阳继辉,石玫莉,农梦玲,曾艳,熊柳梅. 2010

[9]马铃薯蕾期去顶去叶对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夏锦慧,吴巧玉,何天久. 2014

[10]不同种植方式下马铃薯的群体结构研究. 何庆才,何昀昆. 2007

[11]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李艳大,汤亮,张玉屏,朱相成,曹卫星,朱艳. 2010

[12]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 贾有余,任永峰,高宇,赵沛义,尹秀兰,李彬,蒙美丽. 2017

[13]吉林省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朱末,刘晓龙,徐晨,季平,陈思宇,刘鹏,李昳,祁新. 2015

[14]机械化栽培条件下株距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积铭,李爱国,贾英全,宋聪敏,刘桂华,徐桂真,李和平. 2019

[15]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作用. 刘晓英,罗远培,石元春. 2001

[16]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谢红梅,朱钟麟,郑家国,姜心绿,卿明福. 2006

[17]除草剂苯磺隆对冬小麦产量指标和叶面积的影响. 谢飒英,谢三刚,宋昱,任文斌. 2009

[18]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喀斯特山地有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志,郑桂维,孙志燕,黄燕云,杨鑫,叶勇. 2024

[19]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研究. 林永忠,李小萍,姜照伟,翁定河. 2012

[20]南方酿酒葡萄新品种“凌丰”叶面积回归测算及两茬果叶果比研究. 黄凤珠,李鸿莉,李冬波,徐宁,张瑛,刘红兵,卢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