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宝瑜
作者: 韩宝瑜;陈宗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蚜;茶树;刺探行为;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分泌和吸收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1 年 28 卷 01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EPG)研究表明,茶蚜口针在茶树芽下第1叶、芽头、嫩茎和第4叶韧皮部中分泌(E1)和吸食(E2)的历时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30.6%、22.8%、9.6%和5.4%,差异显著(p<0.05)。在第1叶上,多数供试茶蚜的口针第1次刺探就能够深入韧皮部、分泌消化液而产生E1波,第1次在韧皮部中的分泌(K1)就能引发从韧皮部的吸食(E2)。但在芽头、嫩茎和第4叶上,只有少数供试茶蚜有这样的刺吸活动。证实茶蚜嗜好第1叶。该习性与第1叶的营养组分和物理特性相关。
分类号: S435.71
- 相关文献
[1]茶蚜在寄主茶树和非寄主植物上刺吸行为的差异(英文). 韩宝瑜,陈宗懋. 2000
[2]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空间格局及瓢虫数量差异. 黎健龙,黎秀娣,陈旭飞,唐颢,周波,唐劲驰. 2011
[3]茶蚜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选择性. 高香凤,王庆森,陈常颂. 2012
[4]茶树叶片组织结构与茶蚜对茶树品种选择性的关系. 高香凤,李慧玲. 2014
[5]茶树新梢响应茶蚜取食的代谢物变化研究. 刘艳丽,唐海燕,万晴,颜亚敏,马林龙,曹丹,金孝芳. 2023
[6]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王庆森,鞠晓蕾,黄建. 2014
[7]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王庆森,鞠晓蕾,黄建. 2014
[8]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在西藏林芝的发生. 王保海,翟卿,魏倞,张亚玲,唐晓琴,曹振民. 2020
[9]防虫板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效果研究. 姚元涛,王长君,田丽丽,宋鲁彬,刘腾飞,贾厚振. 2014
[10]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1]茶蚜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毛建辉,陈宇,罗曦,刘超. 2019
[12]蓝色防虫板防治北方茶园绿盲蝽效果研究. 姚元涛,宋鲁彬,田丽丽,刘腾飞,贾厚振. 2015
[13]黄色防虫板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的效果研究. 姚元涛,王长君,田丽丽,宋鲁彬,刘腾飞,贾厚振. 2013
[14]在茶叶上聚餐的“小猪”——茶蚜. 孙晓玲,李喜旺,侯向洁. 2019
[15]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对茶叶害虫的控制效果.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刘少兰,冉乾军,尚小丽,曾广,曹宇,孙月华. 2021
[16]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效果. 王庆森,刘丰静,王定锋,高香凤,李慧玲. 2011
[17]食蚜瘿蚊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李梦莎,王雄,李帅,杨茂发,黄纯杨,于晓飞,吴慧子. 2024
[18]茶蚜的寄主定向行为研究. 林海清,黄爱萍,柯文辉,张梅,翁志辉. 2013
[19]异色瓢虫4变种成虫对茶和茶蚜气味行为反应. 韩宝瑜,陈宗懋. 2000
[20]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与黄金芽抗茶蚜性能比较. 吴梦阳,蒋文彬,谢碧,陈仓权,何应琴,牛素贞,赵德刚.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
作者:张凤阁;蔡晓明;罗宗秀;边磊;李兆群;付楠霞;周利;陈宗懋;修春丽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综合治理
-
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及其参与茶树"叶蝉烧"症状形成的初步研究
作者:闫佳伟;陈宗懋;李兆群;罗宗秀;边磊;蔡晓明;金珊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质;茶树;叶蝉烧
-
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丽纹象甲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作者:付楠霞;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蔡晓明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球孢白僵菌;分离鉴定;致病力测定;生物防治
-
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
作者:黄禹禹;张凤阁;黄安;王新茹;蔡晓明;修春丽;陈宗懋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源杀虫剂;室内毒力;田间防治效果
-
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
作者:张凤阁;蔡晓明;修春丽;王国昌;陈宗懋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茶棍蓟马;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反应
-
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鉴定与虫口监测应用
作者:崔少伟;赵冬香;张家侠;商建农;蔡晓明;李兆群;边磊;修春丽;付楠霞;陈宗懋;罗宗秀
关键词:茶蚕;性信息素;鉴定;虫口监测
-
鳞翅目昆虫类型Ⅱ性信息素环氧二烯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制备
作者:罗宗秀;张新忠;崔少伟;李兆群;蔡晓明;边磊;修春丽;付楠霞;陈宗懋
关键词:类型Ⅱ性信息素;环氧二烯同分异构体;分离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