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红江

作者: 李艳锋;陶炼;杨文渊;代安国;左力;宦云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荆子;西藏;地理分布;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59-2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分类号: S661.1

  • 相关文献

[1]草果地理分布特征及表型变异分析. 许倬卉,杨绍兵,杨天梅,杨维泽,王元忠,张金渝. 2021

[2]西藏芫菁调查研充. 王保海,覃荣,张玉红,王翠玲,石泉贵. 2003

[3]西藏食蚜蝇科昆虫地理分布与区系分析. 王香,翟卿,曹龙,韩伟康,周林,王岩松,张亚玲,王保海. 2019

[4]西藏高原嵩草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魏巍,周娟娟,白玛嘎翁,曲广鹏. 2019

[5]中国三省松口蘑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银鹏,陈强,赵梦然,邬向丽,张金霞,黄晨阳. 2012

[6]AFLP初析小豆栽培和野生变种(Vigna angularis var.angularis and var.nipponensis)间演化与地理分布关系. 宗绪晓,DuancanVaughan,NorihikoTomooka,AkitoKaga,王新望,关建平,王述民. 2003

[7]栽培粟起源的同工酶研究. 高明君,陈家驹. 1988

[8]中国栽培稻等位酶的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布. 江云珠,汤圣祥,唐健. 2010

[9]AFLP初析小豆栽培和野生变种(Vigna angularis var.angularis and var.nipponensis)间演化与地理分布关系. 宗绪晓,Duancan Vaughan,Norihiko Tomooka,Akito Kaga,王新望,关建平,王述民. 2003

[10]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戴照义,王运强,刘志雄,郭凤领,焦春海,邱正明. 2015

[11]利用SSR标记和表型性状聚类分析食味优良粳稻多样性. 李金州,朱镇,张亚东,赵凌,王才林. 2009

[12]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表型性状及抗性鉴定与聚类分析. 王仙萍,田世刚,商志伟,徐静,杨森,秦信蓉,沈奇. 2017

[13]贵州紫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魏忠芬,李慧琳,奉斌,杨胜先,林涛,黄泽素. 2017

[14]浙江省沿海地区南瓜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郁永明,李鲁峰,俞信英,沈晓岚,潘钢敏,楼春燕,俞少华,王炜勇. 2014

[15]浙江省薄皮甜瓜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王炜勇,俞少华,李鲁峰,张飞,沈晓岚,俞信英,潘钢敏,楼春燕. 2013

[16]浙江省沿海地区芝麻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俞信英,沈晓岚,李鲁峰,王炜勇,俞少华,郁永明. 2015

[17]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山西省青狗尾草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耀元,任彦鑫,禾璐,张雁明,张彬,王兴春,李红英,韩渊怀. 2016

[18]“鲆优1号”牙鲆和亲本群体的表型及遗传性状变异分析. 田永胜,齐文山,姜静,王磊,张英平,刘万军,陈红林,陈松林. 2014

[19]基于表型性状的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叶君,吴晓华,李元清,崔国惠,王小兵,赵春芝,杨蕾,张三粉,张海斌,于美玲. 2020

[20]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 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陈正武,何顺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