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永坚

作者: 郭永坚;沈勇平;王芳;张振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鱼;混养;沉积物-水界面;氨氮通量;硝酸盐通量;磷酸盐通量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3 年 04 期

页码: 595-6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09年6—10月采用围隔实验法开展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模式的养殖实验,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实验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组(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组(GS),草鱼和凡纳滨对虾二元混养组(GL),草鱼、鲢鱼和凡纳滨对虾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组(GSL1、GSL2、GSL3和GSL4),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养殖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呈现较高的营养盐通量,其水平高于湖泊、鱼类网箱区和青蟹、刺参养殖池塘,其中氨氮通量为87.87—229.67 mmol/(m2.d),硝酸盐通量为32.95—27.13 mmol/(m2.d),DIP通量500.2—10.25 mmol/(m2.d),且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硝酸盐通量、氨氮通量、无机磷通量均以8月份最高;(2)养殖期间沉积物对氨氮的释放和吸收呈交替变化趋势,7、8月份沉积物对NO3+NO2主要表现为吸收,而沉积物对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吸收主要出现在8、9两月;(3)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中后期的硝酸盐通量、氨氮通量、无机磷通量多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三元混养组中营养盐的通量值明显高于单养组和二元混养组;(4)结合水环境指标来看,GSL2组(放养0.58 ind./m2的草鱼、0.23 ind./m2的鲢鱼、48.9 ind./m2的凡纳滨对虾)是较优的养殖模式。

分类号: S965.112

  • 相关文献

[1]草鱼-鲢-鲤混养生态系统的EwE模型分析. 董双林,王芳. 2016

[2]膨化加工的草鱼饲料混养家鱼生长影响的试验. 吴锐全,黄志凯. 1999

[3]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与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对比研究. 朱方建,朱长波,齐振雄,张汉华. 2011

[4]主养草鱼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试验研究. 段国庆,江河,凌俊,胡玉婷,侯冠军,胡王,周华兴,季索菲. 2018

[5]海水多品种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 陈仲. 2024

[6]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的溶出动力学特性. 徐林梅,孙耀,石晓勇,武晋宣. 2006

[7]单环刺螠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 贾彦,杜美荣,李文豪,姜娓娓,蔺凡,姚亮,吴玉萍,蒋增杰. 2023

[8]虾塘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其在养殖季节的变化. 孙耀,崔毅,杨琴芳,李健,李锋. 1997

[9]桑沟湾养殖水域沉积物中营养要素(TOC、TN和TP)溶出动力学特性. 武晋宣,孙耀,张前前,王晓丽. 2005

[10]稻鱼共作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 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方福平. 2016

[11]不同复合碳源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及交换通量的影响. 罗义民,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李志斐,夏耘,田晶晶,李红燕,谢文平,郁二蒙. 2025

[12]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张汉华,吴进锋,梁超愉,李卓佳. 2006

[13]沿海滩涂淡水养殖模式及相关诉研究. 王凯,丁金海. 2000

[14]细鳞斜颌鲴与奥尼罗非鱼池塘混养试验. 梁拥军,马俊峰,史东杰,孙向军,张欣,孙砚胜. 2009

[15]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李茜,杨德国. 2012

[16]冬季大叶藻与幼参混养效果的模拟研究. 邢坤,李耕,杨贵福,刘海映,潘玉洲,郑文军. 2012

[17]黄颡鱼主养池混养鲌鱼模式研究. 谢德兵,任艳,朱思华,李波,周勇,刘怡然,王辉. 2019

[18]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对比. 虞为,李卓佳,王丽花,张晓阳,曹煜成,文国樑,朱长波,马广智. 2013

[19]岩原鲤不同养殖模式效益的比较. 黄颖颖,何斌,赵凤麒,张晓勤,严俊刚. 2017

[20]不同密度的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效果研究. 虞为,李欣,林黑着,黄小林,杨育凯,黄忠,李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