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DNA文库构建及特异性序列的克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聪芬

作者: 何聪芬;马有志;辛志勇;徐琼芳;李连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微分离及微克隆;LA-PCR;RFLP;特异性DNA序列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4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163-1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二体异附加系Z2与其普通小麦亲本宛7107杂交F1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用原位杂交方法确定其中的单价体为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以显微分离、回收、LA-PCR (Linker-adaptor PCR) 扩增了该条染色体,扩增产物长度在0.15~3 kb之间,主要分布在0.2~2 kb。以α-32P-dCTP标记的中间偃麦草的基因组DNA为探针,对LA-PCR扩增产物进行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自中间偃麦草。将扩增片段纯化后连接到质粒载体pUC18上,构建了2Ai-2染色体DNA文库。该文库包含约5×105个克隆。随机选取500个克隆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长200~1 500 bp,平均58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56%为低/单拷贝序列,44%为重复序列。从文库筛选到4个中间偃麦草克隆。RFLP结果表明,3个为多态性低拷贝(Mag065、Mag088、Mag139),1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Mag104)。GISH结果表明,Mag104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专化重复序列。

分类号: S512.9

  • 相关文献

[1]中间偃麦草单条染色体分离及体外扩增. 李连城,何聪芬,徐琼芳,马有志,辛志勇. 2000

[2]携带抗黄矮病基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 2Ai-2特异的分子标记(英文). 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陈孝,王晓萍. 2000

[3]用分子标记定位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 张增艳,辛志勇,马有志,陈孝,徐琼芳,林志珊. 1999

[4]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张增艳,辛志勇,陈孝,钱幼亭,林志珊,徐惠君,马有志. 2000

[5]亚洲棉5号染色体RGAs克隆与分析. 彭仁海,程华,;刘方,王春英,黎绍惠,张香娣,王玉红,王坤波. 2012

[6]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赵海滨,张延明,史春龙,闫小丹,田超,厉永鹏,李集临. 2012

[7]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8]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亓晓蕾,鲍印广,李兴锋,钱兆国,王瑞霞,吴科,王洪刚. 2017

[9]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10]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陆文辉,赵逢涛,李文才,高居荣,王洪刚. 2005

[11]矮秆早熟小偃麦种质山农0057-2的选育与鉴定. 鲍印广,崔法,李兴锋,封德顺,王霖,高居荣,王洪刚. 2009

[12]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 赵逢涛,王黎明,李文才,林小虎,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 2005

[13]小偃麦异代换系山农0095辐照花粉后代的细胞学及SSR标记分析. 鲍印广,李兴锋,宗浩,赵春华,崔法,王玉海,王洪刚. 2009

[14]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 2007

[15]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华山新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王艳丽,王伟,陈天青,隋建枢,何庆才. 2016

[16]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陈平,何莉,尚晨,李佶恺,张海玲,李集临,张延明. 2017

[17]小麦种质资源SNTE0537与原始亲本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的比较. 林小虎,陈于和,张志雯,秦素平,周印富,东方阳,王洪刚. 2009

[18]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郑晓雯,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 2005

[19]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 2007

[20]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 徐惠君,陈孝,林志珊,周广和,钱幼亭,成卓敏,P.J.Larkin,P.Banks,R.Appels,B.Clarke,R.I.S.Brettell.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