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单位剂量防治效果的原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中言
作者: 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药;药液用量;流失点;持液量;雾滴密度;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13 期
页码: 2513-25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药液用量与水稻植株持液量的关系,探索稻田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单位剂量防治效果的机制,为科学使用农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喷雾状态下计量水稻单位面积的持液量变化,明确液体在水稻叶片上的流失点和稳定持液量。依照国家标准GB/T 5549~(-2)010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利用表面活性溶液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规律,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用Zisman的方法测定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分析影响水稻叶片持液量的关键因子。在喷雾塔内模拟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用吡蚜酮和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的试验,分析药液用量与雾滴密度的关系及农药单位剂量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喷液量的增加,水稻叶片的持液量经历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开始流失、随之下降到稳定值并不再随喷液量而变化,与最大值比,稳定值减少持液量约50%。供试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9.90—31.22 m N·m~(-1),为低能表面,清水的表面张力为71.8m N·m~(-1),大于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限制了水稻叶片的持液量;助剂TX~(-1)0和Silwet-408可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临界表面张力,增加水稻叶片的持液量,当助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增加持液量的效果最好;喷液量影响雾滴密度,从而影响农药单位剂量的防治效果。雾滴体积中径为200μm时,药液量150 L·hm~(-2)的雾滴少于10滴/cm2,20、25和30 g 3个有效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足60%;药液量450 L·hm~(-2)的雾滴少于40滴/cm2,氯虫苯甲酰胺3个有效剂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62.86%和65.07%;药液量900 L·hm~(-2)的雾滴为82滴/cm2,氯虫苯甲酰胺3个有效剂量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0%以上。减小雾滴体积中径,增加单位体积液体的雾滴数量,可以适量减少喷液量。雾滴体积中径为75μm、药液量450 L·hm~(-2)时,雾滴为140滴/cm2,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雾滴体积中径为200μm、药液量900 L·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由于水稻冠层的阻挡,叶面喷雾时冠层下的雾滴极少,雾滴体积中径200μm喷药液量900 L·hm~(-2)和雾滴体积中径75μm喷药液量450 L·hm~(-2),冠层下的雾滴不足20滴/cm2,农药对褐飞虱防治效果差。冠层下喷雾,直接将农药喷洒到褐飞虱栖息危害的部位,显著提高了吡蚜酮和毒死蜱单位剂量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结论】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量和水稻单位面积上的雾滴密度,从而影响农药单位剂量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当稻田药液用量在450 L·hm~(-2)(雾滴体积中径75μm)或900 L·hm~(-2)(雾滴体积中径200μm),冠层上下喷雾均匀,能确保药液在水稻最大持液量范围内并使植株表面有足够的雾滴密度,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8
- 相关文献
[1]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在茶园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王希,何玲,史建苗,范劲松,钟玲,袁会珠. 2019
[2]丙环唑和醚菌酯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其对小麦白粉病防效的关系. 孔肖,闫晓静,杨代斌,袁会珠. 2018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及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 邓维,李永平,李学锋,郑明奇,袁会珠. 2014
[4]雾滴密度与喷雾方式对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的影响. 董玉轩,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 2012
[5]喷头和施药液量对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和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 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徐鹿,顾中言,邱白晶. 2019
[6]几种喷雾器械的雾滴沉积特性及其对麦蚜的田间药效评价. 程志,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 2013
[7]药液在作物叶片的流失点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研究. 齐淑华,杨代斌. 2000
[8]植保无人机不同药液用量对稻田稗草的除草效果. 马洪文,贺奇,赵梅娟,尹秀玲,王刚. 2025
[9]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 顾中言,许小龙,韩丽娟. 2003
[10]不同发育阶段‘翠冠’梨叶片最大持液量初步研究. 王中华,蔺经,常有宏. 2011
[11]花生茎腐病、叶斑病农药防效试验. 杨顺国,邓小东. 2001
[12]8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比较试验. 聂志宇,彭俊彩. 2010
[13]几种农药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控制作用. 姚克兵,庄义庆,杨红福,束兆林,于居龙,费子华,张建华,陈源. 2016
[14]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的抗性调查及防治效果试验. 赵崇真,黎健龙,李波,农红艳,林忠卫. 2018
[15]12种药剂防治温室辣椒白粉病药效试验. 咸文荣,马永强,李秋荣. 2018
[16]万寿菊立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徐小东,孙海霞,魏小琴. 2002
[17]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效果. 张震,邱海萍,柴荣耀,胡宇峰. 2020
[18]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农药药效试验. 邓平华,陈业荣. 1981
[19]新型制虫剂"制虱酮"防治稻飞虱试验. 邓平华,潘英,黄秀清,陈业荣,陈炳旭,朱绍先. 1988
[20]12种单剂及复配农药制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张学峰,唐艺婷,赵云霞,周长勇,张凯,陈澄宇.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蜜源植物波斯菊花带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应
作者:郭智;徐广春;刘红江;岳骞;朱普平;盛婧
关键词:蜜源植物;波斯菊;生态田埂;水稻害虫;生态防控
-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徐鹿;孙杨;刘宝生;徐德进;徐广春;赵钧;张亚楠;张月亮;黄水金;吴顺凡;高聪芬
关键词:二化螟;双酰胺类杀虫剂;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抗性分子机制
-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广春;徐鹿;石伟山;王聪博;胡双女;徐德进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助剂
-
草地贪夜蛾对添加橙皮油助剂的阿维菌素敏感性分析
作者:王聪博;徐广春;徐德进;徐鹿;顾中言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阿维菌素;敏感性;橙皮油助剂;浸虫法;浸饲料法
-
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对海桐上海无齿木虱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聪博;徐德进;徐鹿;胡双女;徐广春
关键词:上海无齿木虱;啶虫脒;海桐;防效
-
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
作者:徐鹿;罗光华;金瑜剑;徐德进;徐广春;顾中言
关键词:二化螟;毒死蜱;醚菊酯;转录组测序;增效
-
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作者:徐德进;徐广春;徐鹿;王聪博;胡双女;魏利辉
关键词:蜗牛;种类;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发生危害特点;农药登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