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彬
作者: 郑建初;田云录;董文军;陈金;杨飞;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开放式增温系统;夜间增温;稻麦两熟系统;远红外增温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0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620-6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增温显著高于白天。设计可靠的田间增温设施,研究作物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与适应意义显著。参考国际相关增温系统,于2006—2009年在江苏南京设计并运行了我国首个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FATI,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对稻麦进行夜间主动增温试验,监测系统温度、麦田土壤水分和作物生育进程和产量,以评价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对稻麦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且均匀的增温范围为4m2,增温效果明显。在测试用人工草坪上,晴天、阴天和雨天3种天气情况下,该系统4m2有效增温范围内地表的夜温平均升高2.4℃、2.3℃和2.1℃。在草坪的垂直层面上,该系统可以使距地下5cm、地表、地上40cm和90cm4个层次的夜温平均分别升高1.2℃、2.2℃、0.7℃和2.3℃。在稻麦两熟农田中,稻季全生育期地下5cm、地表、植株中部和冠层的夜温平均分别升高0.7℃、0.6℃、1.0℃和1.6℃,麦季相应层次可升高1.2℃、1.5℃、1.8℃和1.9℃。在稻麦全生育期内,增温小区各层温度的变化动态与未增温区的一致。另外,该系统未改变麦田耕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尽管耕层土壤含水量略有降低,0~25cm内各层土壤含水量的降幅均在0.99~1.62个百分点以内,与未增温区差异不显著。夜间增温可以显著缩短作物前期生育期,使稻麦始穗期分别提早2.5d和11.5d;同时,夜间增温使水稻平均减产4.51%,但小麦增产18.30%。尽管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该设施的增温幅度有所差异,但这与田间实际情况下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幅度不同之特征一致。因此,该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符合气候变暖的温度变化特征,可以满足水稻和小麦所代表的典型作物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与适应的试验要求。
分类号: S511`S512.1
- 相关文献
[1]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2010
[2]长江下游不同年代水稻品种植株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 张鑫,陈金,江瑜,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张卫建. 2013
[3]东北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夜间升温的响应. 陈金,田云录,董文军,侯立刚,马巍,徐志宇,张卫建. 2013
[4]夜间增温对江苏不同年代水稻主栽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张鑫,陈金,江瑜,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张卫建. 2014
[5]夜间增温对铅危害下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与根系生长的影响. 寇太记,程相涵,贺娟,王俪睿,张慧智,陈俊红. 2023
[6]白天和夜间增温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小宁,申双和,王志明,张佳华,李秉柏. 2008
[7]基于ICP-AES法研究气候变暖对蒙药阿给九种元素含量的影响. 阿里穆斯,席溢,李亚伟,庄丽,高清竹,黄永梅,庞宗然,崔箭. 2013
[8]西瓜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对果实细胞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杨年福,吴绍军,孟佳丽,沈虹,余翔. 2024
[9]夜间增温与铜污染对麦田土壤无机氮库的影响. 陈刚,程相涵,寇太记,夏东方,云望舒,宋振伟. 2023
[10]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张柱亭,类成平,孙嵬,张统书,董辉. 2014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1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13]护佑动物平安须更新、完善"处方". 肖治军. 2007
[14]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15]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的影响. 李大林,李修平,马文东,杨庆,冯锡君,王翠,张献国. 2015
[16]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花生生产的影响. 赵志强. 1999
[17]北温带干旱地区土壤剖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高程达,孙向阳,张林,李志刚,阿拉塔. 2010
[18]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品种南粳44米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董文军,田云录,张彬,陈金,张卫建. 2011
[19]气候变暖等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 曹广平,陈永福. 2012
[20]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江上游河川沙塘鳢的PCR鉴定
作者:汪斌;徐飞;杨飞;周波
关键词:长江上游;河川沙塘鳢;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生物入侵
-
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和石灰施用对双季稻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作者:唐志伟;朱相成;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关键词:镉污染稻田;双季稻;水分调控;绿肥种植;石灰施用
-
西方蜜蜂对氟吡呋喃酮和吡虫啉胁迫的响应
作者:陈金;郝珈历;高晶;刘永军;王强;张丽;代平礼;吴艳艳
关键词:氟吡呋喃酮;西方蜜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免疫和解毒
-
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梁喜欢;李秀秀;黎鑫林;伍亮;曾天宝;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关贤交;邹雪兰;旷允慧;戴星照;彭春瑞;陈金
关键词:红壤;调酸培肥;井冈蜜柚;产量;品质
-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作者:黄星瑜;朱安繁;姚锋先;陈金;张亚;夏文建;吕真真;张丽芳;汪咏
关键词:有机肥;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品质;油菜
-
大豆不同播期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影响
作者:刘涛;金龙;杨飞;金鑫;张战胜;朱志明;刘春光;季文;李兴国;李珍;杜伟;李宗泽;李喜红;王斐;王昊;陶振水;胡美娟;赵学智;刘超;孙立峰
关键词:大豆;玉米;播期;农艺性状;产量;宁夏
-
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作者:张喜娟;王文龙;孟英;唐傲;董文军;刘猷红;徐英哲;王立志;姜树坤;杨贤莉;刘凯;姜辉;任洋;来永才
关键词:寒地;水稻;种植方式;倒伏指数;单茎抗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