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土风蚀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晓娜

作者: 李晓娜;宋进库;张微微;赵春桥;王超;史瑞双;薛瑞彬;樊冉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地利用;风蚀;土壤粒径;土壤水分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86-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特征,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葡萄、果桑、欧李、玉米留茬免耕、玉米翻耕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土壤含水量、粒径及风蚀量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未出现降水事件之前,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呈现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3种林果用地中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表现为葡萄>欧李>果桑。(2)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粒度主要为砂砾,含量达47%~63%。0.05~0.002 mm的粉粒是该区域风蚀过程中损失的主要颗粒。(3)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地表风蚀量表现为玉米翻耕地>葡萄>玉米留茬免耕>欧李>果桑。在该区域土壤风蚀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小尺度上合理调整果桑等林果用地与葡萄、粮食用地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达到降低近地表风速、拦截风沙、降低风蚀的作用。

分类号: S157.1

  • 相关文献

[1]西藏锦鸡儿群落表层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分析. 仓木拉,木兰,王晓栋,刘尚华,王卓,张璞进. 2014

[2]宁南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 韩新生,于艺鹏,蔡进军,李振华,许浩,李维倩,郭永忠,万海霞,王月玲,董立国,刘广全. 2022

[3]粒径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乔星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贾学勤,张松. 2016

[4]不同有机物料对菌-菜轮作土壤质量的影响. 瞿飞,杨静,赵夏云,唐兵,文林宏. 2021

[5]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 魏茂宏,林慧龙. 2014

[6]宁南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关系研究. 王月玲,许浩,安钰,韩新生,万海霞,董立国. 2023

[7]冻融过程不同粒径土壤N_2O排放特征. 王风,高尚宾,白丽静,张克强,乔云发. 2010

[8]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和养分特征研究. 郭振宁,镡建国,孙世贤,庄玲,陈奕霏. 2024

[9]不同粒径土壤有效磷光谱估测. 梁智永,陈署晃,李娜,吕彩霞,赖宁,信会男,李永福,耿庆龙. 2024

[10]聚丙烯酰胺对防治风蚀效果的研究. 张俊生,云水,D. V. Armbrust. 2000

[11]阴山北麓防风蚀荒漠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策略. 赵举,妥德宝,赵沛义. 2003

[12]风蚀对土壤养分再分配和生产力的影响. Francis J.Larney,Murray S.Bullock,H.Henry,谢立亚. 2000

[13]辽西北风蚀水蚀区水面积造林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效能的研究. 刘景明. 1998

[14]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带状留茬间作轮作防风蚀技术研究. 赵举,郑大玮,妥德宝,赵沛义. 2002

[15]营口市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 高占文,唐文举,王殿忠,董俊厚. 2014

[16]作物残茬与生物篱组合对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 赵沛义,李焕春,妥德宝,潘学标,闫伟,段玉. 2009

[17]不同草地建植模式对荒坡地土壤风蚀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孙铁军,肖春利,滕文军. 2011

[18]基于土壤粒度分析的草原风蚀特征探讨. 闫玉春,唐海萍,张新时,王旭,王海祥. 2010

[19]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赵举,郑大玮,潘志华,程玉臣. 2005

[20]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沙化影响因子的风洞试验研究. 何文清,高旺盛,妥德宝,赵沛义.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