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隽英华

作者: 隽英华;宫亮;孙文涛;于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养分累积;施氮模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24 期

页码: 71-7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实现作物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协调提高,以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NPK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率,且这种影响越到生育后期越大。随着生育期推进,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干物质及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拔节期-乳熟期期间较大,而P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乳熟期以前较大。表明生育中前期是水稻吸PK的关键时期,生育中后期是吸收N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效率和养分累积特性,N 210 kg/hm2后移施用(40%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邢月华,隋世江,鲁东,毛佰传. 2011

[2]依叶龄施氮模式对优质水稻群体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杨海生,张洪程,张士永,杨连群,戴其根. 2002

[3]硅酸盐菌剂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庄钟娟,杜迎辉,朱瑞艳,肖艳,张均华. 2015

[4]缓释尿素在双季稻上的养分供应特征. 张木,唐拴虎,黄巧义,易琼,黄旭. 2018

[5]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对不同施氮模式的响应. 罗健航,王海廷,赵营,刘晓彤,张学军. 2019

[6]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刘艳,于涛. 2011

[7]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刘婷婷,张平平,姚金保,封超年,马鸿翔,耿志明,杨丹. 2013

[8]吉林省风沙土玉米双增施肥技术的研究. 于雷,侯云鹏,张路,尹彩侠,张国辉,刘春光,秦裕波,谢佳贵,何亚荣. 2009

[9]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10]不同施氮模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姜慧敏,张建峰,杨俊诚,刘兆辉,宋效宗,江丽华,张相松. 2010

[11]施氮模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姜慧敏,张建峰,杨俊诚,刘兆辉,宋效宗,江丽华. 2009

[12]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邢月华,宫亮,蔡广兴. 2011

[13]水稻土壤养分释放特性对施氮模式的响应. 隽英华,宫亮,孙文涛,于涛. 2014

[14]不同施氮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谢佳贵,韩晓日,王立春,侯云鹏. 2013

[15]有关美国不同施肥措施的养分流失和效益分析. 谢立亚,舒乔生. 2003

[16]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17]不同根构型基因型玉米的养分累积特征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张秀芝,盖嘉慧,蔡红光,彭畅,高洪军. 2014

[18]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萌,王寅,任涛,李小坤,李继福,丛日环,陈正刚,朱青,鲁剑巍. 2014

[19]不同矮化中间砧嘎啦苹果幼树形态与不同径级根系养分累积分布特征. 赵德英,袁继存,徐锴,程存刚,闫帅. 2016

[20]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 童文彬,王建红,张海燕,曹凯,陈胜浩,张贤,叶静,邹平,徐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