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瘤共生固氮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云龙

作者: 侯云龙;高淑芹;马晓萍;陈健;邱红梅;王跃强

作者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根瘤;共生固氮;机制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农业与技术

ISSN: 1671-962X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21 期

页码: 34-36

摘要: 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得益于根瘤,根瘤数与固氮效率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目前,已经在大豆中克隆到结瘤因子(Nodular Factor,NF)的关键受体,以及一些在结瘤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分子组分,这些组分涉及到结瘤基因、肽类激素、受体激酶和小的信号代谢产物。其中部分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得以阐明,参与的共生固氮途径及部分节点也已明晰。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覆土厚度对煤矸石山复垦土壤水分及大豆生长的影响. 张轩,张强,郜春花,靳东升,卢晋晶,李建华,卢朝东. 2015

[2]不同茬口对大豆根瘤、线虫孢囊及产量的影响. 周秀艳. 1999

[3]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豆合农85根瘤的影响. 张茂明,顾鑫,杨晓贺,姚亮亮,高雪冬,邱磊,刘伟,丁俊杰. 2022

[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长效运营机制研究. 艾建安,骆浩文,苏柱华,杨景峰,黄丽芸,黄修杰,董丽萍. 2008

[5]农业科研单位专职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吴云良,江蛟,徐胜,还红华. 2021

[6]灵芝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沈滟惠,温亚格,唐庆九,吴斐华. 2020

[7]大数据时代农业经济信息发布机制研究. 王东杰,张建华. 2016

[8]农业科研服务边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广西龙州县及其驻地科研院所为例. 吴琴斯,农君鑫,覃杰凤,赵金萍,凌宏战,马文清. 2024

[9]国外农业科研、投入体制和机制研究. 李哲敏,潘月红. 2005

[10]黄精多糖对模拟航天狭小空间诱导认知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雨培,张瑛毓,范蓓,刘新民,陈颖,卢聪,王凤忠. 2022

[11]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产权与治权-珠三角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实证研究. 杜园园,李伟锋. 2020

[12]不同营养元素对共生固氮潜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郑亚萍,郑永美,孙奎香. 2011

[13]花生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杜普旋,陈荣华,邓权清,鲁清,刘浩,范呈根,李少雄,洪彦彬. 2023

[14]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吴月,隋新华,戴良香,郑永美,张智猛,田云云,于天一,孙学武,孙棋棋,马登超,吴正锋. 2022

[15]大豆根瘤菌SCAUs8的接种效果、促生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陈远学,徐开未,邹兰,刘明,彭丹,黄莉平,冯伟进,阳帆. 2016

[16]白花草木樨结瘤缺失型突变体的结瘤表型及生物量分析. 王升升,段珍,周培,张吉宇. 2023

[17]大豆寄主共生遗传控制研究进展. 江木兰. 2001

[18]↑(16)N天然丰度法测量豆科牧草共生固氮的评估. 姚允寅,陈明,马昌Lin,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1

[19]~(15)N天然丰度法测量豆科牧草共生固氮的评估. 姚允寅,陈明,马昌燐,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1

[20]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乙炔还原活体测定方法的研究. 常从云,孙克用,李奇真,杨孟佩,卢增辉,戴蜀珏.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