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四变种成虫对茶蚜蜜露的搜索行为和蜜露的组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宝瑜

作者: 韩宝瑜;陈宗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茶蚜蜜露;搜索行为;定性定量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1-3380/Q

年卷期: 2000 年 20 卷 03 期

页码: 495-5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培养皿 ,1承接茶蚜自然分泌蜜露 ;2收集蜜露浓缩后点于培养皿中心。逐头释放瓢虫于分别盛有这 2类蜜露的培养皿中心进行生物测定 ,两个试验均证明 :1蜜露强烈地吸引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随着蜜露浓度呈梯度地增大 ,搜寻时间极显著地延长 ( P<0 .0 1 ) ;2蜜露可激发瓢虫的搜索行为由广域搜索型转换为地域集中搜索型。前 0~ 5s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不断地转向 ,即搜索速度小 ,转动角度大。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最敏感 ,搜索和滞留时间也最长。用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地分析出蜜露中有茶氨酸等 1 3种氨基酸和蔗糖等 7种糖分。

分类号: Q968

  • 相关文献

[1]环境温度变化对异色瓢虫的飞行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谭晓玲,陈巨莲. 2017

[2]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胡进锋,林伟,陈志厚,徐茜,林勇. 2017

[3]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陆宴辉,徐建祥. 2016

[4]越冬代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飞翔能力. 翟保平. 1990

[5]危害果树的主要蚜虫. 尹燕雷,安国宁. 2004

[6]成都地区几种常见捕食性瓢虫. 陈晓娟,陈庆华. 2022

[7]异色瓢虫与七星瓢虫细胞色素P450、抗菌肽和溶菌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张超维,陈梦瑶,王亚琴,周行. 2021

[8]三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及其集团内捕食作用. 赵静,肖达,张帆,王甦. 2016

[9]2种生物防治方法对瓜蚜的防治效果. 刘超,徐翔,伍兴隆,蔡鹏,房超,李跃建,蒲德强. 2021

[10]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3变种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韩宝瑜,陈宗懋,王梅. 2000

[11]诱导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滞育的温光条件比较. 任小云,蒋莎,张礼生. 2014

[12]茶蚜(Toxopteraaurantii(Boyer))蜜露分泌节律及对多种天敌的引诱效应. 韩宝瑜,周成松. 2007

[13]茶蚜蜜露分泌节律和化学组成及对9种天敌引诱活性. 韩宝瑜,陈宗懋. 2004

[14]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蜜露分泌节律及对多种天敌的引诱效应. 韩宝瑜,周成松. 2007

[15]鹿茸、驯鹿角、鹿鞭、鹿茸血的分析-氨基酸、无机元素的测定. 金顺丹,郑敏芝,潘久如,董万超. 1982

[16]基于UPLC-MS/MS技术对蓝莓中花青苷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魏海蓉,易锡斌,谭钺,徐丽,宗晓娟,朱东姿,刘庆忠,王甲威,张力思. 2021

[17]金川雪梨和秦酥挥发性芳香物质的SPME-GC-MS分析. 王颖,张文君,李慧冬,丁蕊艳,方丽萍,郭长英,毛江胜,杨亲正,陈子雷. 2020

[18]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体内转运研究进展. 李婷婷,薛璟祺,王顺利,薛玉前,胡凤荣,张秀新. 2018

[19]基于甘油三酯轮廓谱筛查的食用植物油掺伪研究. 吕昕,魏芳,胡珺,董绪燕,陈洪. 2012

[20]黄渤海区刺网渔具渔法的抽样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 孙中之,周军,赵振良,许玉甫,高文斌,庄申,王俊,闫伟,王成华,陈孛,孟维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