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孢囊线虫病新品种选育及遗传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书宏

作者: 宋书宏;苏黎;蔺瑞明;陈艳秋;董丽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选育;遗传机制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42-1429/S

年卷期: 2000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辽豆 1 0号 (感病 )为母本 ,Frankling(抗病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过 5年挖根鉴定和移栽选择 ,选育出在疫区比对照品种增产 2 5%以上、高抗 1号、3号生理小种品系各 5个。遗传分析表明 ,在辽豆 1 0号遗传背景下 ,北京小黑豆对 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由 1个显性基因和 2个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辽宁有 1号和 3号两个生理小种 ,吉林有 1号、3号和 5号三个生理小种

分类号: S565.103.4

  • 相关文献

[1]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闫昊,刘宝泉,王博. 2009

[2]我国大豆孢囊线早抗源筛选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崔文馥. 1998

[3]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赵荣娟,王岚,颜清上,陈品三,李强. 2002

[4]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_(10)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分析研究. 史宏,任小俊,马俊奎,王勇,赵晶云,刘学义. 2008

[5]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 王志,李莹. 1990

[6]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相关基因RAPD标记的获得. 马俊奎,任小俊,刘学义,章彦,方宣钧. 2001

[7]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研究. 张磊,李富兴,戴瓯和. 1990

[8]富锦市大豆孢囊线虫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李肖白,刘冰,朱长明,张国勤. 2008

[9]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骨干亲本抗性差异分析. 马俊奎,史宏,任小俊,刘学义. 2003

[10]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病品种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高明杰,吴俊江,刘丽君,郝连林. 2001

[11]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研究:Ⅱ.抑制线…. 颜清上,陈品三. 1997

[12]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张磊,戴瓯和. 1991

[13]大豆孢囊线虫病鉴定病土毒性稳定性研究. 马俊奎,任冬莲,任小俊,史宏,王勇,刘学义. 2006

[14]灰布支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14号小种的抗性遗传. 彭德良,陈受宜. 2000

[15]大豆重迎茬专用肥肥料效应试验. 安景文,解占军,刘慧颖,华丽民,王秀娟,季相金. 2003

[16]大豆F_1代群体对孢囊线虫3号优势生理小种抗性遗传. 薛庆喜,马书君,张玉华. 1991

[17]灰布支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14号小种的抗性遗传. 彭德良,陈受宜. 2000

[18]大豆抗SCN_3种质资源的创新. 王守义. 2004

[19]中国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鉴定标准商榷. 任小俊,马俊奎,史宏,王勇,任冬莲,赵晶芸,刘学义. 2007

[20]高梁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獺莹,朱凯,王艳秋.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