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阮班普
作者: 阮班普;田福宽;颜美仙;叶世芳;彭友林;董国军;朱丽;胡江;颜红岚;郭龙彪;钱前;高振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组织培养;QTL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ISSN:
年卷期: 2013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籼稻品种杨稻6号和培矮64s为亲本的重组自交系,采用SSR、STS、CAPS和SNP共四种类型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1732.5cM,标记问平均距离为12cM。用水稻成熟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增重这三个指标进行了测定。QTL分析结果显示,在水稻第7和第10号染色体上检测出3个控制愈伤组织诱导率的QTL;在水稻第6、第7、第9号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控制愈伤组织褐化率的QTL;在水稻第5和第7号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1个愈伤组织增重QTL。其中,水稻第7号染色体SSR标记RM5481和RM6835之间同时检测到愈伤组织诱导率QTL和褐化率QTL,分别...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利用两个籼稻杂交F_2定位水稻粒型、粒重QTLs.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陈光珍. 2015
[2]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6
[3]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 2007
[4]籼稻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 王慧中,赵培洁,颜美仙,黄大年. 2000
[5]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体系优化及愈伤组织褐化原因剖析. 肖开转,王进兰,郑燕梅,蔡秋华,张建福,谢华安. 2016
[6]籼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 庞春艳,潘照明,赵志超. 2009
[7]籼稻幼胚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及其基因转化的研究. 王慧中,华志华,高振宇,颜美仙,黄大年. 2000
[8]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9]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10]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1]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2]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13]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李敏,李树杏,张洪程. 2013
[14]籼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高产繁殖技术. 黄培英,王际凤,施文娟,王成招,陆作楣. 2011
[15]中熟籼稻和粳稻的高产生育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姬广梅. 2013
[16]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17]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18]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严钦泉,邓启云,刘选明,周朴华,李祥,储成才. 2002
[19]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 2010
[20]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作者:金浩晶;曹郁青;郑利欣;厉伟杉;马强;董国军
关键词: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选育;制种技术
-
盐城市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性状主成分分析
作者:姬振蒙;沈业松;殷敏;朱丽;李亚芳;孙扣忠
关键词:甜玉米;区试试验;主成分分析
-
2023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陈凡;顾红雅;漆小泉;林荣呈;钱前;萧浪涛;杨淑华;左建儒;白永飞;陈之端;丁兆军;王小菁;姜里文;种康;王雷
关键词:中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展;2023年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嘉丰优27的选育
作者:金浩晶;厉伟杉;郑利欣;曹郁青;董国军
关键词:连作晚稻;高产;优质;嘉丰优27;选育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作者:金浩晶;周巧钰;厉伟杉;郑利欣;董国军
关键词: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选育;制种技术
-
盐碱地的生物修复方法
作者:胡诗钦;顾怀应;郭龙彪;郝芷圻;刘长华;孟丽君
关键词:盐碱地利用;生物修复;耐盐植物;微生物
-
壳寡糖对白首乌的诱抗促生作用研究
作者:吴承东;沈明晨;闫凯旋;陈镭;朱丽;张明
关键词:白首乌;壳寡糖;主茎生长;抗病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