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体外抑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桓桥

作者: 张桓桥;商宝娣;张效平;周贤君;赵凤;李小义;孔杰;杨星;陶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中草药;复方设计;抑菌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22 年 52 卷 003 期

页码: 74-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分类号: S947.9

  • 相关文献

[1]中草药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张霞,艾启俊,孙宝忠,杨艾青,郭丽霞. 2010

[2]中草药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张霞,艾启俊,孙宝忠,杨艾青,郭丽霞. 2009

[3]异育银鲫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夏飞,梁利国,谢骏. 2012

[4]日本医蛭水肿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敏感性试验. 董靖,刘永涛,胥宁,宋怿,鄢志红,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2018

[5]植物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沈维治,廖森泰,刘吉平,邹宇晓. 2009

[6]血根碱对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研究综述. 来梦婕,曲道峰. 2014

[7]几种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斑病的室内抑菌试验. 郑伟,王彬,蔡永强. 2009

[8]鲢鱼鱼精蛋白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刘光宪,祝水兰,何家林,周巾英,冯健雄. 2017

[9]酪蛋白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代永刚,吴琼,南喜平,刘兆国. 2012

[10]中草药及复方制剂对3种致病菌及枯草芽孢杆菌J-4的体外抑菌研究. 秦桂芳,魏萌,韩愈杰,王荣杰,吴国江,郝庆红,郭云霞,侯淑梅. 2014

[11]抗生素对菊花叶片再生及农杆菌生长的影响. 张传义,曹秋芬,周慧,孟玉平,孙海峰,王卉. 2007

[12]血根碱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王静慧,韩剑众,曲道峰. 2012

[13]乳酸菌肽分离纯化研究. 吴红艳,陈飞,桓明辉,单风平,程永涛. 2006

[14]桑黄水提物抑菌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王钦博,杨焱,齐晓彦. 2016

[15]落葵种子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和抗氧化特性分析. 张清,桂萌,高亮,周康,李军. 2019

[16]山农一号杀菌剂对秋子梨污染组培苗抑菌效果研究. 卢明艳,王强,闫兴凯,武春昊,刘明鹤,张茂君. 2020

[17]5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活性研究. 林霜霜,邱珊莲,郑开斌,张少华,吴维坚,鞠玉栋,李珊珊,杨敏,郑菲艳,黄惠明. 2017

[18]香茅草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对3种茶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性研究. 杨文,刘惠芳,陈瑶,苏生,李天兴,刘垚果,周玉锋. 2020

[19]番茄灰霉病生防链霉菌筛选及鉴定. 赵娟,刘霆,刘伟成,刘德文,张殿朋,卢彩鸽. 2019

[20]中药复方及拆方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评价. 冯将,魏玉好,余波,周思璇,姜玲玲,王鲁.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