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应及对三七的化感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纪潮

作者: 李纪潮;杨天梅;杨绍兵;杨美权;左应梅;许宗亮;张金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源提取物;三七根腐病;抑菌效应;化感作用;生态种植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3167-3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筛选出适宜的植物源,以期为三七根腐病的绿色防控及生态种植提供新的可行的途径。以三七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usarium solani、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和Alternaria panax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分析多种植物源提取液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抑菌时效和毒力值,并通过计算化感响应指数(RI)探明其对三七种子萌发、出苗及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对F. solani和C. destructans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和90%),且抑制时效最长;野艾蒿提取液对F. oxysporum和C. destructans抑菌效果显著,并使A. panax菌落7 d内接近零增长;黄花蒿、土荆芥、大蓟和大狼毒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达50%以上;紫茎泽兰、黄花蒿和野艾蒿植物源的毒力效应均高于对照多菌灵(P<0.05);植物源提取物对三七种子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黄花蒿、紫茎泽兰和野艾蒿在低浓度时(2.5 mg·m L-1)化感促进作用显著;植物源提取物对三七的出苗率和株高存在促进效应,黄花蒿和大蓟最显著。紫茎泽兰、黄花蒿和野艾蒿提取物在三七根腐病绿色防控中具有应用潜力。

分类号: S435.672

  • 相关文献

[1]三七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骆平西,许毅涛,王拱辰,陈鸿逵. 1991

[2]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抑菌植物筛选. 李纪潮,杨天梅,杨绍兵,左应梅,杨美权,章朦玥,许宗亮,张金渝. 2019

[3]10种植物源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牛晓庆,钟宝珠,余凤玉,宋薇薇,覃伟权. 2019

[4]植物源提取物对小菜蛾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李珊珊,杨敏,吴维坚. 2022

[5]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梁永轩,郭建洋,王绮静,张毅波,张桂芬,杨念婉,周琼,刘万学. 2023

[6]经济作物土传病害治理中的甲基溴替代技术研究. 马承铸,陈昱君,张克勤,李明社,夏振远,缪作清,李云华. 2006

[7]苏州几种植物群落及主要园林树种的抑菌效应研究. 蒋华伟,田婷,江君,徐君,李欣. 2017

[8]Nisin、ɛ-聚赖氨酸、pH值对虾源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构建与评价. 郭全友,刘玲,李保国,杨絮,姜朝军. 2020

[9]Nisin、ε-聚赖氨酸、pH值对虾源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构建与评价. 郭全友,刘玲,李保国,杨絮,姜朝军. 2020

[10]13种杀菌剂对生姜腐霉茎基腐病菌的毒力测定. 元菊丹,冯凯,齐军山,张博,李林,李长松,曲志才. 2011

[11]除草剂对生姜腐霉茎基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元菊丹,齐军山,张博,张悦丽,李长松,冯凯,曲志才. 2012

[12]生态农业在瓦窑村的实践. 颜谦,丁映,黄萍,谭晓燕. 2008

[13]贺州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2009

[14]环境因子对紫苏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沈奇,赵继献,邱雪柏,商志伟,王仙萍,杨森,徐静,陈士林. 2018

[15]内蒙古东北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孙峰成,路战远,孟繁盛,李文霞,包额尔敦嘎,贾晓清,张向前,刘亚楠. 2017

[16]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探究. 林浩群. 2024

[17]晋产道地药材资源及其种植、产地加工与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高建平,刘春生,秦雪梅,张立伟,孙海峰,李建宽,田洪岭,李科,李石飞,张福生. 2018

[18]林下参生态种植及其蛋白研究现状. 李舒欣,张浩,王琪,赵海悦,许世泉. 2019

[19]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在中药材生态种植中的应用. 吕柏辰,孙海,钱佳奇,梁浩,朱家鹏,张强胜,邵财,张亚玉. 2024

[20]辽东山区林下人参生态种植及抚育管理技术. 曲晖,郝家臣,刘振盼.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