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机械作业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的选育和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炳朝
作者: 顾炳朝;岳绪国;唐泽庆;杨军;张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双低;‘镇油6号';选育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104-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镇油6号'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产量3 000 kg/hm~2左右,全生育期244 d,株高170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6个,二次有效分枝6.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78个,每角20.3粒,千粒重4.20 g,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19.8μmol/g饼粉,含油率41.3%,抗倒抗病性强,适宜在江苏省及相邻地区的油菜区种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2]甘蓝型油菜高油黄籽双低不育系L 1016A、保持系L 1016B的选育. 郭贵敏,秦信蓉,陈丽,杜才富. 2017
[3]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2008
[4]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 2008
[5]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张冬青,张尧锋,丁厚栋,赵坚义. 2002
[6]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赵华,方光华. 2005
[7]高产耐病双低油菜新品种“赣油17号”的选育. 宋来强,贺兴文,邹晓芬,张建模,熊任香. 2001
[8]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恢复系选育研究. 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 2005
[9]甘蓝型黄籽双低高油份核不育材料1528 AB的选育及应用. 秦信蓉,杜才富. 2008
[10]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11]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5号的选育. 孙华,许才康,张建栋,陈培峰,黄萌. 2012
[12]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2
[13]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宝油85的选育. 杜才富,秦信蓉. 2008
[14]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的选育. 许才康,马红梅,董遵,孙华. 2003
[15]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孙超才,赵华,方光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 2001
[16]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 王汉中,刘贵华,郑元本,王新发,杨庆. 2002
[17]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川油72的选育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蒋俊,李浩杰,张锦芳,郑本川,崔成,柴靓,蒋梁材. 2021
[18]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孙超才,赵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方光华. 2003
[19]高产双低高含油量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305)的选育. 余青兰. 2007
[20]优质早熟广适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川早油1号的选育. 蒋俊,李浩杰,张锦芳,崔成,柴靓,郑本川,蒋梁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近20年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分析
作者:孙悦;库婷婷;熊伟;刘倩彤;党同洋;张超;刘霞;冷冰莹;张恩盈
关键词:山东省;玉米审定品种;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
鲤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作者:张超;吕军
关键词:鲤;豚鼠气单胞菌;16S rDNA;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作者: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余波;曾生元;李闯;钱华飞;杜灿灿;胡庆峰;杨军;周义文;巫章平;龚红兵
关键词:水稻;食味品质;稻米蛋白质含量;QTL定位
-
HS-SPME-GC-MS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作者:徐皖菁;赵豆豆;张超;罗姣姣;杨鹃;孔艺娟;刘利;吴宇;毛常清;廖海浪;陶珊;徐正君;彭芳
关键词:川芎;镉胁迫;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偏分离标记分析
作者:代文东;铁拿优;玛丽亚;张超;唐容;王少铭;王璐璐;饶勇;黄泽素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偏分离;花青素
-
不同品种西瓜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作者:李婷;宋曙辉;张超;郭守伟;王云香;王正荣
关键词:西瓜;品质变化;贮藏;不同品种
-
基于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不同生长年限实生芍药特征
作者:李钰;叶霄;黄位年;曾静;杨晓;张超;尹存平;赵馨怡;邓洁琼
关键词:芍药;种子繁育;生长年限;HPLC;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