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惠洁
作者: 宋惠洁;秦文婧;李桂龙;刘佳;胡丹丹;吴艳;柳开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24 年 56 卷 006 期
页码: 1206-1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红壤丘陵区玉米和鲜食大豆的合理间作模式,于2022年以玉米(郑单958)和鲜食大豆(浙鲜1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置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包括玉米单作(M)、鲜食大豆单作(S)、2行玉米2行鲜食大豆间作(2M2S)和4行玉米2行鲜食大豆间作(4M2S),每个主区设置3个裂区,分别为大豆在玉米播种前15d播种(D1,4月12日)、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D2,4月27日)、大豆在玉米播种后15d播种(D3,5月12日),研究各处理玉米产量、鲜食大豆产量、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土地当量比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S模式相比,2M2S模式有利于提升单位面积鲜食大豆的荚果鲜重,增幅为20.8%,且播种越早,荚果鲜重越高。2M2S和4M2S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其中土地当量比分别比S模式提高了66%和40%,经济效益分别比S模式提高了1.32倍和61.7%,经济效益也分别比M模式提高了94.7%和35.2%,且2M2S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4M2S模式;同时,播期越早,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越高。与S模式相比,2M2S模式的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但3个播期之间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和播期主要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与M模式相比,2M2S和4M2S模式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7.6%和22.6%,土壤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22.0%和5.4%,且播期越早,土壤碱解氮含量越高。因此,在红壤丘陵区,2M2S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并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且在4月12日至5月12日之间,鲜食大豆播种越早越有利于。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不同玉米行对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贡献的研究. 赵凤艳,张勇勇,冯晨,白伟,郑家明,蔡倩,张哲,杨宁,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 2023
[2]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4
[3]椰子可可间作下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溪竹,刘立云,王华,朱自慧,赖剑雄. 2015
[4]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宫慧慧,张玉娟,赵军胜,李振怀,卢合全,徐士振,赵逢涛,孟庆华,董合忠. 2019
[5]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周丽,贺兵,李冬兵,刘学锋,曹文,余世权,刘筱雪,王一. 2023
[6]不同带宽行比对湖北西南山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金晶,余常兵,庞静,李必钦,吕典. 2021
[7]不同类型及品种油菜与小麦间作效应研究. 文雁成,宋文光. 1993
[8]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 梁开明,章家恩,杨滔,罗明珠,傅玲. 2014
[9]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2015
[10]甘薯芝麻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解备涛,张海燕,汪宝卿,段文学,张立明. 2017
[11]水分下限对西瓜/棉花间作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率的影响. 强小嫚,孙景生,宁慧峰. 2016
[12]施磷对西北沿黄灌耕灰钙土玉米/鹰嘴豆间作产量及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兰玉峰,夏海勇,刘红亮,杨思存,宋建国,李隆. 2010
[13]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魏学文,韩文风,徐勤青,王桂峰,熊世武,王占彪. 2024
[14]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15]芜菁甘蓝与不同豆科作物间套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牟琼,罗维,吴佳海,李娟,韩永芬,冉伟男,杨义成. 2020
[16]不同间作模式下半夏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韩金龙,姜立国,朱彦威,倪大鹏,朱京斌,王宪昌,单成钢,王志芬. 2016
[17]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杜桂娟,蔡倩,冯良山,杨宁. 2017
[18]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志华,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 2024
[19]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于运凯. 2014
[20]鲜食糯玉米与花生间作的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景梅;刘佳;杨晓云;李绍祥;张翠萍;张林;刘琨;朱润云;丁明亮
关键词:’云麦114’;弱筋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茎蘖动态
-
分数阶微分数据变换在滨海盐渍土盐分反演中的适用性
作者:潘昊;陈诗扬;李祎森;李映祥;曹怀堂;刘佳
关键词:遥感;土壤含盐量;高光谱影像;分数阶微分数据变换;敏感波段;梯度提升机
-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核桃树枝条分叉点定位与修剪位置选择
作者:王志富;马文强;项斌斌;杨莉玲;沈晓贺;刘佳
关键词:图像处理;核桃;修剪;UNet模型;分叉点;定位
-
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作者:马继芳;王永芳;白辉;张梦雅;刘佳;李志勇;董志平
关键词: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防控;产量损失
-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李大明;胡志华;胡丹丹;徐小林;宋惠洁;柳开楼;吴艳;吴成彧;余喜初
关键词: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养分吸收
-
2个杏栽培品种需冷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探索
作者:刘佳;黄大荣;尧美英;刘硕;张玉萍;张国薇
关键词:杏;全球变暖;低温需求;转录组测序;植物激素;转录后调控;耐寒性;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去磷酸化;可变剪切
-
绿肥稻田土壤甲烷减排材料筛选及减排机制研究
作者:孙晋鑫;周国朋;马正波;梁婷;常单娜;刘佳;刘晗;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CH4;减排材料;产甲烷古菌;2-氯乙烷磺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