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鹏

作者: 孙鹏;凌建忠;张辉;唐保军;姜亚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鲷;食性;高通量测序;胃含物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221-1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珠江口万山群岛黄鳍棘鲷食性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杨禧越,刘永,李纯厚,唐广隆,张达娟,游奕来,潘淑芳,郑秋实,肖雅元,吴鹏. 2024

[2]基于宏条形码技术的南海亮眶灯鱼食性初步分析. 陈晓雷,李敏,陈作志,张俊,张帅,齐占会,徐姗楠. 2022

[3]基于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铜锈环棱螺胃含物分析. 张灿灿,张丹丹,王志强,罗福广,文衍红,蒋明,李艳和. 2023

[4]两种养殖模式下黑鲷肠道及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特征的研究. 聂志娟,邵乃磷,张志伟,胡佳雯,徐跑,徐钢春. 2021

[5]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食性分析. 徐静静,冯广朋,张涛,耿智,杨刚,宋超,李春波. 2023

[6]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7]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8]中国对虾胃内主要基础饵料检出率及其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孙修涛,麻次松,李健,赵法箴. 1997

[9]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唐峰华,戴澍蔚,樊伟,崔雪森,张衡. 2020

[10]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张衡,张胜茂,王雪辉,唐峰华,杨胜龙,化成君,何宗会,马海有. 2013

[11]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刘守海,徐兆礼. 2011

[12]投喂水平对稻田养殖中华鳖摄食生态的影响. 吴本丽,黄龙,吴仓仓,陈静,陈夏君,梅耀萍,何吉祥. 2024

[13]3种滤料生物滤器的挂膜与黑鲷幼鱼循环水养殖效果. 王威,曲克明,朱建新,王海增,崔正国,夏斌. 2012

[14]黑鲷育苗技术. 栾凯. 2016

[15]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密度对增殖放流黑鲷成活率的影响.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冯雪,王文杰,陈文静,龙鑫玲. 2018

[16]大亚湾黑鲷繁殖特征的生物学研究. 陈得仿,王腾,刘永,肖雅元,王九江,李纯厚. 2019

[17]密度胁迫对黑鲷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冯雪,王文杰. 2018

[18]微小亚历山大藻及裸甲藻对黑鲷早期发育影响的比较. 蒋玫,伦凤霞,夏培艳,黄师林,李磊. 2010

[19]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黑鲷胃肠道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彭翔,宋文新,周凡,肖金星,章亭洲,邵庆均. 2012

[20]O#柴油和原油水溶性成分在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李磊,蒋玫,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沈新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