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对溶液中Cr(Ⅵ)的生物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楠

作者: 李楠;龚友才;陈基权;温岚;戴志刚;粟建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麻;Cr(Ⅵ);生物吸附

期刊名称: 工业水处理

ISSN: 1005-829X

年卷期: 2015 年 02 期

页码: 79-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黄麻粉末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考察了黄麻不同部位、粒径、p H、初始Cr(Ⅵ)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吸附剂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对于粒径为0.18 mm的黄麻叶,当p H为1,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可以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85.09 mg/g。以黄麻叶处理含Cr(Ⅵ)废水价格低廉、高效、快速,其可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

分类号: X703

  • 相关文献

[1]黄麻对溶液中Cr(VI)的生物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 李楠,龚友才,陈基权,温岚,戴志刚,粟建光. 2015

[2]离子印迹纳米TiO_2对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赵锐,张帆,茅菁菁,唐仕荣,刘辉. 2016

[3]环境丝状真菌对3种重金属的耐受性能比较与解析. 毛航球,李文英,高绣纺,李夏,宋磊. 2020

[4]3种不同类型土壤对Cr(Ⅵ)的吸附特性. 刘晓娟,程滨,赵瑞芬,滑小赞,王森,王钊,任哲斌. 2019

[5]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 杨振彦,李巧玲. 2019

[6]黄麻吸附重金属Cr(Ⅵ)专用种质筛选. 李楠,龚友才,陈基权,温岚,戴志刚,粟建光. 2014

[7]辣椒秸秆对铬Cr(Ⅵ)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杨剑,周火强,武芳芳,刘峰. 2017

[8]铬(Ⅵ)对鲤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及其在鱼体中的蓄积. 蔺玉华,耿龙武. 2005

[9]Cr(Ⅵ)对蔬菜生长及其在蔬菜体内积累的影响. 何江华,杜应琼,柳勇,陈俊坚,魏秀国,王少毅,何文彪,李淑仪. 2005

[10]纳米TiO_2对卡洲萍同步富集水体中Cu(Ⅱ)与Cr(Ⅵ)的影响研究. 游海萍,汪婷,徐国忠,陈祖亮. 2013

[11]Cr(Ⅵ)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肝胰脏、鳃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吴庆元. 2015

[12]无花果曲霉对Cu~(2+)吸附的研究. 董新姣,林宣兴,林晓华. 2001

[13]农林废弃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张棋,肖华,黄斌,许育新,蒋晓芳,奚辉,陈喜靖. 2009

[14]铜绿假单胞菌对Cu~(2+)的吸附条件及动力学初步研究. 董新姣,林晓华,周仕官. 2002

[15]一株耐铅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张敏,郜春花,李建华,卢晋晶,靳东升,刘靓,郜雅静. 2018

[16]蜡样芽胞杆菌菌体及其胞外聚合物对Cd~(2+)的吸附作用. 李学龙,刘国丽,李超,李跃,杨镇. 2018

[17]超声波辅助废啤酒酵母吸附蓝莓渣中花色苷的特性. 王建栋,吴越,陶阳,韩永斌,周剑忠,叶晓松,叶淑娴,邬超,叶明儒. 2018

[18]普通小球藻对复合重金属镉和铬的生物吸附及影响因素. 葸玉琴,赖金霞,雷赟,任春燕,张明旭,孔维宝,贾凌云. 2022

[19]铜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李兰松,杨永珍,贾虎生,杨利擎,曹秋芬,刘旭光. 2013

[20]耐铅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能力. 王建才,刘兴华,王怀中,呼红梅,庞丽丽,黄保华,朱荣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