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垄双行松卡轮耕高产技术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占军
作者: 李占军;付志杰;门龙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深松;卡种;模式
期刊名称: 现代化农业
ISSN: 1001-0254
年卷期: 2015 年 08 期
页码: 17-18
摘要: 玉米大垄双行松卡轮耕高产技术模式主要技术内涵是松卡轮耕、大垄双行、精准早播、精准施肥、防控螟虫、机械收获。核心是松卡轮耕,耕作与免耕相结合。"松"是指深松,通过深松解决土壤板结、增加耕层土壤蓄水能力;"卡"是指原垄卡种,不需要翻、松、耙、平和起垄等整地环节,相应减少了机车整地次数,节约了燃油,降低了机械作业费用,还能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利于保墒。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边少锋,马虹,薛飞,杨双,谭国波. 2000
[2]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3]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强,王雪娇,张琛平,张建强,刘志雄,解飞,李强. 2016
[4]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邹洪涛,张玉龙,黄毅,宋浩文,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2009
[5]深松在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张旭. 2011
[6]不同深松处理对东北盐碱土耕层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王俊河,任翠梅,刘玉涛,杨慧莹,徐莹莹,高盼,赵蕾,胡继芳. 2018
[7]北方玉米地仿生振动式深松机的研制及试验. 王彬,徐建高,李维华. 2021
[8]辽沈地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肖万欣,徐亮,赵海岩. 2016
[9]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10]棕壤土合理耕层标准调查研究. 宫亮,邢月华,刘艳,包红静,尹同波. 2016
[11]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12]深松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解占军,韩瑛祚,何志刚,王秀娟,叶鑫. 2022
[13]深松耕作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刘祖贵,宁东峰,秦安振,南纪琴,张霄,肖俊夫. 2015
[14]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杨慧莹,周恩昊,连永利,宋秀丽. 2014
[15]施氮和深松对春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 张凤路,刘鑫,张怡明,李少昆,谢瑞芝,修文雯,牛兴奎. 2012
[16]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17]以深松为基础的忻定盆地盐碱地土壤耕层改良. 贾苏卿,李彦良,焦雄飞,李世勇. 2016
[18]深松方式与施氮量对玉米茎秆解剖结构及倒伏的影响. 刘明,齐华,张卫建,张振平,李雪霏,宋振伟,于吉琳,吴亚男. 2013
[19]DSSAT模型对长期保护性耕作与土壤改良措施下玉米生长过程的模拟及验证.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何方. 2017
[20]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马军韬,肖佳雷,王俊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香稻品种绥粳1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谢树鹏;魏中华;宗天鹏;董晓慧;符强
关键词:香稻;绥粳13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百万亩种植占比及来源分析
作者:董晓慧;李贺;刘立超;魏中华;谢树鹏;孙中华;门龙楠;宗天鹏;高利;潘文静;王翠玲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品种变化;品种来源
-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进展与今后对策
作者:刘晴;高世伟;刘宇强;常汇琳;马成;王婧泽;刘立超;门龙楠;董晓慧;王翠玲;戴常军;白瑞;谷英楠;张宏天;聂守军
关键词:水稻;遗传育种;黑龙江
-
优质早熟多抗水稻新品种绥粳2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魏中华;谢树鹏;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董晓慧;李鹤鹏;史淑春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绥粳2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3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魏中华;谢树鹏;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董晓慧;杨广益;符强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绥粳3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水稻干尖线虫病药剂防治试验
作者:刘立超;谢树鹏;魏中华;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符强;董晓慧
关键词:水稻;干尖线虫病;药剂防治;浸种
-
黑龙江粳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对策
作者:刘立超;谢树鹏;门龙楠;魏中华;孙中华;宗天鹏;符强;董晓慧;王翠玲
关键词:粳稻;品质育种;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