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景生

作者: 郑景生;林文雄;李义珍;姜照伟;卓传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再生稻;施N量;吸N速率;干物质量;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4 年 12 卷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占比率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化肥N吸收量则与施N量呈抛物线形关系 ,结实期营养器官转移N是籽粒N素积累的主要来源。双季稻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头季稻施N量也呈抛物线形相关 ,超过施N限额后净同化率显著降低 ,群体生长率下降 ,干物质净积累量减少。稻谷产量与干物质总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尤其与水稻生长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 ,再生季稻产量与头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头季稻施N 2 2 5~ 30 0kg hm2 并加施适量芽肥处理 ,头季稻和再生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及稻谷产量均最高 ,头季稻产量达 1 0 91 3~ 1 1 30 0万kg hm2 ,再生季稻产量达 75 6 5~ 7878kg hm2 。

分类号: S147

  • 相关文献

[1]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研究(英文).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2]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影响及高产技术优化.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3]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4]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袁隆平. 2010

[5]不同栽培措施对丰两优香1号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杜斌,邢丹英,徐建龙,李旭升,陈火云,王加冕,欧小雪. 2017

[6]施氮量对晒烟产量质量的影响. 范书华. 2007

[7]施N量与插植密度对科玉03产量的影响. . 2012

[8]引黄灌区套种玉米种植密度与施N量的最佳耦合效应. 王永宏,赵健,李培贵,郭强,王波,陶卫新,杨建功. 2007

[9]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任永峰,王志敏,赵沛义,宋洁,栗艳芳,骆红,邓万云. 2016

[10]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的调控效应. 吕丽华,董志强,曹洁璇,梁双波,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 2013

[11]谷子不同播期对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王枫叶,刘鑫,李娇娇,王振华,王晓宇,王玉文,田岗,李会霞. 2019

[12]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13]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田岗,刘鑫,李会霞,王玉文,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成锴,王振华,刘红. 2021

[14]滩涂盐碱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态效应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王永慧,孙艳茹,陈建平,张萼,高进,王为,戚永奎,陈涛,王海洋. 2020

[15]合单292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产量的影响. 邱磊. 2021

[16]水稻不同时期群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张巍巍,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刘丹,刘春光. 2015

[17]地下水埋深与施氮水平对夏玉米生长及硝态氮量的影响. 佘映军,李平,白芳芳,杜臻杰,梁志杰,齐学斌. 2021

[18]氮肥增效剂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丹阳,边文范,董晓霞,张玉凤,董亮,郭洪海,Luo Jiafa,田慎重. 2019

[19]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20]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朱宝国,张立波,张春峰,贾会彬,王囡囡,孟庆英,匡恩俊.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